談談紫砂茶具文化與市場發展前景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審美的改變一些帶有傳統文化氣息的生活用品逐漸地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作為與中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中國茶文化的興盛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紫砂壺作為一種實用性與審美性兼具的茶具在市場上大受歡迎紫砂市場不斷擴大紫砂名家的作品更是一壺難求同時國內各大拍賣行也相繼設立了茶道具拍賣專場更是推進了市場的前行
紫砂文化源遠流長紫砂茶壺富含審美價值
紫砂茶壺萌發于宋興盛于明清完備于近現代是我國特有的一門藝術形式既為普通民眾欣賞使用也為文人雅士鐘愛珍藏自宋代紫砂壺就與奇石名蘭被列為文人三雅備受社會名流推崇明代李漁在《閑情偶寄》有記茗注莫妙于砂壺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是人而知之矣在一千多年的傳承之中經過歷代工藝大師的努力創造出花樣繁多的器形將造型之美拓展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其中每一把壺型幾乎都可以找到由幾代工藝師不斷完善的演繹故事每一把壺型幾乎都可以找到與自然物象相對應的互涉關系每一把壺型都能找到最為經典的原作與最擅長的作者可以說紫砂茶具在漫長大發展過程中由于工藝的不斷提升而記錄了豐富的文化印記其中是凝聚著我們民族豐厚的人文傳統與創造力
按照外形特征等標準紫砂壺一般被分為光貨與花貨兩大類首先光貨一般由圓柱圓臺圓錐形和圓球體構成其主體形態具有飽滿圓潤厚重古樸的特點造型以曲線和弧線為主或者配以簡練的線角而產生特殊的裝飾效果能達到不著一墨盡顯風流的境界光貨在精工細作上力求表現出弧線的柔和圓潤曲線的流暢奔放和球面的飽滿豐潤能夠給人以敦龐周正樸實健壯和剛柔相融的審美感受其中的龍蛋文旦掇球石瓢等壺型為光貨中的經典器形其次花貨大多是以大自然生物為題材運用模擬仿生寫實夸張等手法塑造壺型把自然界的花卉草木飛鳥魚蟲和瓜果蔬菜等物象塑造和融注于壺藝之中主要表現手法是在壺體上堆雕捏貼各種花枝葉果等細節造型裝飾或塑上有趣的小動物加以點綴花貨中的經典壺型有松竹梅壺松鼠葡萄壺報春壺彩蝶壺碧桃壺南瓜壺蓮花壺竹扁竹段壺高風亮節壺等等可謂洋洋大觀盡管每一件花貨造型具有自身的個性美但是從物象塑捏到形態夸張處處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小小茶壺不僅有體味生活氣息之閑情逸趣更有擁抱大自然的壯觀氣勢
此外紫砂陶刻藝術的發展使紫砂茶具的藝術表現力得到極大的豐富與提升在民間人們直接將這類充滿書卷氣息的紫砂壺稱為文人壺由于文人的參與紫砂陶刻藝術形成具有鮮明的文人特點和完整的藝術體系融詩書畫印于一體的藝術形式且具有記事寓意言志寄情簡練含蓄變形等濃厚的文人特點文人壺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能夠表達飲者澹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文寄托以及閑雅的心境明清以來陳繼儒陳曼生鄭板橋瞿子冶梅調鼎吳大澂任伯年吳湖帆江寒汀唐云等等書畫金石家都曾參與過紫砂壺的創作由于這些文人的參與給紫砂創作帶進了濃郁的文人趣味與書卷氣息并使得陶刻藝術成為紫砂制作中最為重要的表現形式
茶道具市場趨熱紫砂茶壺后市可期
隨著茶文化的復興以及收藏需求的不斷增長國內近幾年的茶道具市場進入快速成長的階段尤其茶道具進入拍賣市場之后更是掀起了一波波熱潮引起廣泛關注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內就有拍賣機構在一些綜合性的場次中引進了紫砂茶具隨后有幾家拍賣機構相繼跟進2009年后國內的拍賣市場出現了茶道具相關的拍賣專場此時不僅紫砂茶具扮演重要角色還出現了東瀛茶道具的身影2010年一把創作于1948年的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銘刻的相明石瓢壺以1232 萬元天價成交紫砂拍賣出現了首個逾千元大關的單件拍品頂級紫砂的投資價值引起整個市場的強烈震動隨后兩年重要紫砂工藝大師的作品價格紛紛飆升千萬元以上的拍品不斷出現專業化的收藏群體開始形成規模紫砂茶器進入主流的投資收藏門類作為新興領域紫砂市場的發跡之快令人側目
福建一直被視為中國茶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區域會喝茶的福建人也對茶具的使用非常講究而且很多人都喜好紫砂茶器2013 春拍福建東南立足于本土的文化優勢整合海峽兩岸的藏品資源以紫砂器皿為主推出了首個茶道具專場并取得成功雖然交易數據與各方反饋良好但還是顯現出市場許多問題讓我們看到這塊市場成長的空間其一是福建本土的茶道具市場正處于培育階段雖然福建本土的茶文化傳統悠久但是茶道具的流通此前一直通過一級市場來完成在此基礎上福建海峽文交所曾在2012年在其第六屆海峽藝交會中推出紫砂專場2013年春進入福建東南的專場拍賣這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市場培育的成長軌跡其二是福建本土的紫砂收藏后市可期通過市場觀察我們了解到在福建本土流通比較暢通的紫砂茶器大多屬于中低端藏品而且大多的收藏動機以實用為主但是有一個趨勢不可忽視那就是近幾年福建本土的紫砂收藏群體正在一步步地壯大對紫砂的鑒賞水準也在逐步提升如在今年福建東南春拍的茶道具專場大多數都是本土藏家并且在場上對重點拍品進行了激烈的競爭尤其是幾把名家作品
總的來說就目前市場而言人們對紫砂壺的價值認知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茶具的拍賣市場也處于起步階段在未來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進一步提高紫砂壺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