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含多面低聚倍半硅氧烷的環氧樹脂研究
22力學性能測試
2.2.1拉伸強度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含量的增加環氧樹脂的拉伸強度逐漸增大當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的含量低于25%時拉伸強度的增大趨勢非常明顯隨著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量的進一步增加拉伸強度的增長趨勢變弱這是因為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對環氧樹脂的改性是以化學鍵的形式進入環氧樹脂基體中以交聯劑的身份將環氧樹脂由線性結構轉變為體型結構成為環氧樹脂空間網絡的連接點起到一個錨的作用<11-13>這樣就使環氧樹脂分子鏈間的距離減小作用力增加最終導致其強度和模量的增大但是隨著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量的增加必然有一部分未參加反應連接進入網狀結構中而是以雜質的形式摻雜在環氧樹脂基體中這必然導致環氧樹脂分子鏈之間的距離增加力的作用減弱與傳統的共混改性產生相同的效果使環氧樹脂的韌性增加的同時模量降低表觀上最終導致強度的下降
2.2.2沖擊強度
從圖2可以看出隨著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量的增加復合環氧樹脂的沖擊強度一直處于上升的趨勢純EP的沖擊強度只有1649kJ/m2當加入5%的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后其沖擊強度為2563kJ/m2當加入量達到35%的時候其沖擊強度為1142kJ/m2是純EP的近7倍籠型倍半硅氧烷對環氧樹脂的增韌效果十分明顯這是因為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作為固化劑的一部分進入環氧樹脂網絡結構中成為剛性連接點在受到沖擊時一方面剛性點引發銀紋吸收沖擊能而后又終止銀紋另一方面籠型結構的內部空間可以對外力起到吸收和緩沖的作用使環氧樹脂基體實際受到的外界沖擊力大大減小兩方面因素的綜合結果最終導致環氧樹脂的沖擊性能大大提高進而使環氧樹脂的韌性得到改善
圖2 改性后環氧樹脂的拉伸強度和沖擊強度比較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2.2.3斷裂伸長率
從圖3可以看出初始隨著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量的增加斷裂伸長率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但是當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的含量增加到25%時這種增長趨勢開始變緩對于環氧樹脂這種脆性材料而言斷裂伸長率就是斷裂時應力所對應的應變隨著復合環氧樹脂強度的增加必然導致其斷裂伸長率有所增長但是當添加劑的量超過一定值后與上述的機理相同混在環氧樹脂交聯體中的未反應的改性劑必然導致環氧樹脂分子鏈間距離增大作用力減弱使其強度下降隨之導致樣條的斷裂表現出斷裂伸長率下降
圖3圖4圖5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23熱性能測試
2.3.1維卡軟化溫度
從圖4可以看出隨著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量的增加復合環氧樹脂體系的耐熱性有所改善純EP的維卡軟化溫度只有561℃當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的填充量為5%時其維卡軟化溫度為694℃最終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的填充量達到35%時其維卡軟化溫度為96℃增加了近兩倍維卡軟化溫度作為高聚物的使用上限溫度有重要的意義它的提高直接說明高聚物的耐熱性有所增加
232玻璃化轉變溫度
玻璃化轉變溫度代表分子鏈運動的難易程度從圖3中可以看出隨著仲氨基籠型倍半硅氧烷量的增加復合環氧樹脂的玻璃化轉變溫度逐漸升高但是當改性劑的量超過25%時這種增長趨勢開始變弱原因同強度變化原因
233熱重分析
熱重分析是一項表征聚合物材料熱穩定性的有效方法從圖5中可以得到熱分解溫度Tdec初始分解溫度Ti和熱殘余量ΔW見表2所示從表2中可看出三者隨著環氧樹脂中改性劑量的增加而逐漸升高但是當填充劑的量超過25%這種增長趨勢變得緩慢這是因為將籠型倍半硅氧烷引入到環氧樹脂基體中當熱分解發生時POSS首先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層二氧化硅惰性層阻止內部的材料進一步分解因此環氧樹脂的熱分解溫度必然增加同時由于Si-O鍵的鍵能很大4514kJ/mol遠大于C-C的鍵能3553kJ/mol因此在環氧樹脂分子中通過化學方法引入一定量有機硅分子必然使環氧樹脂的熱穩定性得到較大提高而當POSS的含量足夠大時分解開始時所形成的二氧化硅保護層足以覆蓋材料表面繼續增加POSS的量對分解溫度的影響必然會降低
表2 不同填充量的改性劑改性后環氧樹脂熱分解參數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3結論
合成了一種新型含籠型倍半硅氧烷的無機/有機雜化物并對環氧樹脂進行改性研究結果表明當添加適量的雜化物到環氧樹脂中可使環氧樹脂的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抗沖擊強度玻璃化轉變溫度熱穩定性及阻燃性能均有很大改善并得出最佳添加量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