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顯示器簡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全稱Liquid Crystal Display譯為液態晶體顯示器簡稱液晶顯示器液晶是一種介于固態和液態之間的物質是具有規則性分子排列的有機化合物如果把它加熱會呈現透明狀的液體狀態把它冷卻則會出現結晶顆粒的混濁固體狀態正是由于它的這種特性所以被稱之為液晶LiquidCrystal用于液晶顯示器的液晶分子結構排列類似細火柴棒被稱為Nematic液晶采用此類液晶制造的液晶顯示器也就稱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而液晶電視是在兩張玻璃之間的液晶內加入電壓通過分子排列變化及曲折變化 再現畫面屏幕通過電子群的沖撞制造畫面并通過外部光線的透視反射來形成畫面
世界上第一臺液晶顯示設備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初被稱之為TN-LCD(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
80年代S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顯示器出現同時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技術被研發出來但液晶技術仍未成熟難以普及
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掌握了STN-LCD及TFT-LCD生產技術LCD工業開始高速發展
中文名液晶電視
外文名Liquid crystal TV
材料發現時間1888
分類4種
分享
歷史發展
1888年奧地利植物學家發現了一種白濁有粘性的液體后來德國物理學家發現了這種白濁物質具有多種彎曲性質認為這種物質是流動性結晶的一種由此而取名為Liquid Crystal即液晶
1888年發現液晶材料
1888~1968年為液晶材料性能和應用研究時期
1968年美國首先做出LCD產品
1973年夏普做出TN-LCD
1973~1985年為TN-LCD獲得廣泛應用時期
1984年發明了STN-LCD和TFT-LCD
1985~1993年為STN-LCD推廣應用時期
1993~2000年是TFT-LCD大發展時期這個時期TFT-LCD的性能已可以與CRT媲美
LCD發展大大擴展了顯示器的應用范圍使個人使用移動型手持顯示器成為可能因此2000年以后將進入LCD與CRT爭奪顯示器主流市場的時代
彩色低功耗反射型LCD技術
低溫多晶硅(P-Si)LCD大生產技術
大尺寸寬視角高分辨彩色TFT-LCD的發展1993年以前主要生產的是10.4英寸以下640×480像素的產品1993~1997年主要生產的是10英寸~13英寸1024×768像素的產品1997~1999年主要生產15英寸~18英寸1024×768和以上像素的產品1999年以后開始生產20英寸~30英寸的產品
1998年以后開始大力開發高分辨率大屏幕液晶投影電視
2008年 人們更重視液晶電視的美觀和厚度電視現在26寸以下的最薄可以做到22毫米了
品種分類
常見液晶電視
常見的液晶顯示器分為四種
1.Twisted Nematic-LCD扭曲向列LCD
2.STN-LCDSuper TN-LCD超扭曲向列LCD
3.DSTN-LCDDouble layer STN-LCD雙層超扭曲向列LCD
4.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CD薄膜晶體管LCD
從結構上看TN-LCD與STN-LCD似乎差別不大但實質上它們的工作原理是完全不同的
①在TN液晶盒中扭曲角為90°在STN液晶盒中扭曲角為270°或附近值
②在TN液晶盒中起偏鏡的偏光軸與上基片表面液晶分子長軸平行檢偏鏡的偏光軸與下基片表面液晶分子長軸平行即上下偏光軸互相成90°在STN液晶盒中上下偏光軸與上下基片分子長軸都不互相平行而是成一個角度一般為30°
③TN液晶盒是利用液晶分子旋光特性工作的而STN液晶盒由于經起偏鏡的入射線偏振光與液晶分子成角度使入射光被分解為正常束和異常束兩種通過液晶盒兩束光產生光程差在通過檢偏鏡時發生干涉所以STN液晶盒是利用液晶的雙折射特性工作的
④TN液晶盒工作于黑白模式STN液晶盒一般工作于光程差為0.8μm情況下干涉色為黃色當加上大于Vth電壓時白光可透過液晶層但是在經過檢偏鏡時則明顯減弱液晶盒呈黑色外觀稱為黑/黃模式如果檢偏鏡光軸相對于出射光側液晶分子長軸方向左旋30°則為白/藍模式即不加電壓時液晶盒呈藍色加電壓時液晶盒呈無色外觀因此STN是有色模式
TN由于無法顯示細膩的字符通常應用在電子表計算器上作為顯示器TN系列的液晶顯示器已基本被淘汰STN由于扭轉角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