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國內的后裝HUD活過2015年?
產品問題多導致落地慢但在資本的催促下創業團隊們還是咬緊牙關力爭上游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意思是國內后裝HUD團隊是如何活過2015年對于這個疑問相信不少人會感到很突兀2015年并不是后裝HUD設備的洗牌之年也沒有任何相關的禁止政策頒布相反2015年正是起步之年從下半年開始國內大多數后裝HUD設備問世比如車蘿卜哈德CarProCarplusHUDPLAYHalo
既然沒有滅亡何來的活過"?顯然這是一個頗為曲折的故事
產品還沒落地團隊還在涌入
為什么國內的后裝HUD能活過2015年?
先鋒SPX-HUD100
早在2013年10月日本電子廠商先鋒曾推出一款名為SPX-HUD100的后裝HUD設備售價3200元因為體驗不佳比如寒磣的顯示效果無法連接OBD等最后也銷售慘淡國內的電商平臺淘寶京東更是顯示產品下架
后來在2014年8月份的時候被譽為國內后裝HUD設備鼻祖的Navdy登陸眾籌獲得240萬美金支持同年11月拿到650萬美金天使輪2015年4月份又拿到2000萬美金的A輪融資究其原因除了炫酷吊炸天的HUD顯示功能還有更多智能好玩的手勢控制語音識別等交互方式大多數看到的人都不禁驚喜萬分心想這難道不是我在好萊塢科幻大片看到的高科技嗎?由此Navdy營造的科技炫技風引爆全民對HUD的關注熱潮然而狂熱的支持者到現在都沒有收到產品(跳票一年多也是罕見)
為什么國內的后裝HUD能活過2015年?
方正科技的HUDS5
在這段窗口時期國內一些團隊比如方正科技路暢以及好幫手等推出一種從主機反射到擋風玻璃的HUD這類產品價格便宜(方正HUD售價588元上圖)但體驗比較糟糕交互也比較單一銷量也還算不錯據業內人表示這類產品銷量每年是7-8萬臺不過本文并不把這類產品納入討論范圍
在另一方面國內的后裝HUD設備廠商經過半年的醞釀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Carplus并到HUDPLAY團隊中HUDPLAY通過眾籌獲得2000多臺訂單目前正在量產發貨車蘿卜從推出后裝HUD設備到打造車載機器人再到現在向多方向發展包括向其他團隊授權基于后裝設備的人車交互方案CarPro剛完成了眾籌獲得1006臺訂單Halo的工程機還在優化中至于哈德說是要在去年11月眾籌2代機但到現在都沒消息據說產品有些問題
當然這個行業的發展還在持續不斷涌出新的團隊比如把成像距離做到4米的90后團隊熾云科技的產品黑俠相比于去年6月深圳有十幾家做HUD據CarPro的CEO侍強的不完全統計深圳目前有三十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只有車蘿卜后裝HUD設備正在電商平臺銷售價格為2599元雖然銷量并不如其他車載設備多但對待新硬件我們應該像車蘿卜CEO馬斌斌所說的那樣不應該用銷量來衡量這是一個行業發展的開始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迎來后裝HUD設備的爆發換一句話說產品難產的重要原因是技術門檻高|
溫度顯示交互內容安全都是問題
Navdy宣傳的顯示效果
就目前的后裝HUD設備來說有兩種設計方案一種是為以Navdy為代表的DLP投影方案除了CarPro的絕大多數廠商都采用這種方案另外一種是以CarPro為代表的TFT光學成像方案這兩種方案都有各自的利弊
相對來說TFT光學成像方案比較成熟能帶來清晰顯示效果不過也帶來高溫問題對此CarPro的CEO侍強不太愿意具體說明只回復我們做了輻射傳導對流三重散熱系統解決了這個問題可以做到80度環境可以正常工作
至于DLP投影方案有一個天生的顯示和溫度缺點德州儀器TI為投影產品研發DLP芯片但現在卻使用在顯示產品中這種邏輯有些別扭這樣的方案也受到TFT派的詬病其中之一的觀點是顯示和投影是兩種類別的功能(DLP方案)是通過投影機把內容投影到微型顯示板上然后再把顯示板的內容發射到成像鏡片上被人看到所以它是投影+反射Actisafety產品HUD總設計師覃名健說
對此DLP方案的觀點是TFT方案雖然成熟但成本無法降低體積也不會做大散熱問題也難以解決已經是一個定型問題但DLP方案未來還有更多空間值得期待量起來了TI不會袖手旁觀肯定會做一些改進DLP還可以變得更好Halo聯合創始人梁宇涵繼續說目前是我們這些創業公司在教育市場但巨頭一定會進來的就像比亞迪就立項了
除了硬件上的問題在人機交互系統即軟件方面的問題也比較明顯無論是不成熟的手勢控制還是要在嘈雜的車內環境中進行語音控制這一切都不容易由此馬斌斌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該團隊將會把自己的研發的車機交互系統(包括語音操作)授權給其他車載設備廠商并基于這個系統建立一個全新的汽車平臺獲得用戶信息
事實上除了以上這些后裝HUD設備還有其他問題比如涉及到安全問題的擺放位置懸掛于頭頂還是放置儀表臺?設備的大小尺寸如何與不同型號的車進行匹配?誠然這些都是整個后裝HUD設備行業需要面臨的問題
縱使后裝HUD設備有諸多問題但也能體現這個行業的門檻并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山寨成風的風險不過記者卻發現他們對目前的產品形態并不認同
詭異的是人們對產品形態的不認同
那些創業團隊異口同聲告訴記者他們所認同的HUD是安裝寶馬車上的形態整個擋風玻璃都可以作為顯示屏而不是這種還需要切換視覺焦點的產品除此之外在他們的認知內HUD被定義為安全駕駛輔助產品承擔主動安全的功能雖然并不認同后裝HUD設備的形態但還是埋頭苦干這當中的原因總結起來有4點
1.HUD有市場潛力而整車廠的動作太慢+舊款汽車保有量巨大
2.希望通過相對容易進入的后裝市場切入汽車前裝并與整車廠展開合作
3.截至目前這種形態的HUD是最好的表現方式
4.市場行為現在的后視鏡很火但是過段時間后視鏡和行車記錄儀的團隊就會來做HUD人們總會買點電子產品放在車內這時候就會輪到HUD現在我們要把軟件基礎打好有一個用戶算一個用戶
此外資本的推動也成為這類后裝HUD設備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比如
車蘿卜語音方案供應商思必馳投資
哈德暫不清楚
CarPro易車網李斌
Carplus汽車之家總裁李想
HUDPLAY京東入股5%
Halo兩家A股上市公司(不愿意透露)逾千萬元天使投資
黑俠PreAngel的數百萬元天使投資
到這里我們似乎可以得到一個結論產品問題多導致落地慢但在資本的催促下創業團隊們還是咬緊牙關力爭上游憑借這口氣國內的HUD廠商渡過了2015年不如我們換一個角度從業界對產品形態的不認同開始如果把這種不認同的態度視為行業的困惑那么他們就是在這種困惑中掙扎過了2015這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呢?
每個人都認為通過前裝才能真正實現與整車系統完美結合而目前的HUD盒子不過是過眼云煙帶著這樣的認知這些創業團隊必須要把精力花在解決盒子的高溫顯示內容以及交互方面我們很難想象他們是如何在知行不一的背景下探索HUD的道路當然相信不少團隊的目標是前裝市場就像侍強說的和整車廠合作才最終的目標但終究會是怎樣的HUD有人是這樣說的
HUD重點在顯示如有更好的顯示無邊框大視角增強現實才是方向而現在能讓司機提高安全的HUD沒有研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