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氣門間隙怎樣調整?這篇文章告訴你
汽車氣門,也稱作節氣門,其作用是專門負責向發動機內輸入燃料并排出廢氣,傳統發動機每個汽缸只有一個進氣門和一個排氣門,這種設計結構相對簡單,成本較低,維修方便,低速性能較好,缺點是功率很難提高,尤其是高轉速時充氣效率低性能較弱為了提高進排氣效率,現在多采用多氣門技術,常見的是每個汽缸布置有4個氣門也有單缸3或5個氣門的設計,原理一樣,4汽缸一共就是16個氣門,我們在汽車資料上經常看到的16V就表示發動機共16個氣門這種多氣門結構容易形成緊湊型燃燒室,噴油器布置在中央,這樣可以令油氣混合氣燃燒更迅速更均勻,各氣門的重量和開度適當地減小,使氣門開啟或閉合的速度更快
常見氣門間隙檢查和調整的方法有兩種:
逐缸調整法
根據汽缸點火次序,確定某缸活塞在壓縮上止點位置后,可對此缸進排氣門間隙進行調整;調妥之后搖轉曲軸,按此法逐步調整其它各缸氣門間隙
采用兩次調整法
搖轉曲軸使第一缸活塞處于壓縮上止點,飛輪記號與檢查孔刻線對正,這時可調1245和89氣門指發動機氣門由前向后排列順序;然后搖轉曲軸一圈,使六缸活塞處于壓縮行程上止點,再調36710加兩只即1112氣門,這實際上是記憶法調整調整時一邊擰調整螺釘,一邊用厚薄規插入氣門桿端與搖臂之間來回拉動,感到有輕微阻力為宜,然后重新檢查一遍,直到合適為止
逐缸法需搖轉的曲軸次數多,檢調所花費時間多,但對于磨損較嚴重的發動機,用逐缸法檢調氣門間隙比較精確兩次法調整氣門間隙比較省時省力,但對于不同車型需記憶不同的可調氣門順序號,車型復雜,對維修人員記憶就有些難度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