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船配業的海外戰略點評
[機械工業網]日本的船配業曾與造船并駕齊驅擁有全球50%以上的市場占有率但是隨著韓國和中國造船業的高速發展日本造船業全球市場占有率逐漸下降此外針對亞洲新興市場歐洲船舶配套制造商也采取攻勢韓國配套制造商也加大市場力度日本船配業已經到了僅關注國內市場是難以生存的關頭日本船配業開始著手開拓中國和越南等海外新市場
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人民幣
日本不少企業分別掌握了不同產品在世界上的最大市場份額尤其占有優勢的是質量和技術能力例如主機海運公司和造船廠都認為產品許可證是歐洲制造但往往都是在不完整狀態下發布的日本許可證的優越之處就在于可在短期內對其進行改良實現完整的許可證
現在日本國內的船舶配套行業制造商總共有6047家員工42354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員工人數在50人以下的企業幾乎占一半與船舶相關的專業企業大約占整體的70%其余30%的企業船用以外產品的銷售額比率較高這些企業從船用產品領域開始創業再到自主生產陸用產品的制造商居多
日本船舶配套行業2007年船舶配套產品的產值總計為1兆3017億日元(980億元人民幣)這是過去10年間的最高產值自2000年起連續7年產值遞增
從日本走向世界
對日本船舶配套制造商而言其主要的市場是日本國內市場2007年日本船舶配套產品的出口額為3786億日元(280億元人民幣)占總產值的29%出口的大部分是小型艇等船只上裝載的船外機除此以外的船舶配套產品出口額為2066億日元(160億元人民幣)出口比率為15%出口比率以15-18%的比例平穩發展依然8成以上面向日本國內市場
如果日本的造船和海運今后能不斷發展那么或許日本的船舶用品行業可以依靠日本國內市場存活下來但造船業中韓國居世界第一中國也已開始擴大市場占有率而且日本的海運公司也不一定把船都交給本國造船廠來建造當今時代船舶配套產品都要達到國際水平否則很難生存在此情況下日本船舶配套行業有了強烈的危機感全行業達成共識必須避開日本國內的過當競爭彼此合作共同努力積蓄力量
今后韓國和中國等國的造船業有可能進一步增加建造量越南等新興國家的造船業也興盛起來日本船舶配套行業越來越有必要走向世界在海外進行市場開拓|
全行業海外戰略
對日本船舶配套制造商而言以中國為首的海外新興造船國其定位不僅是巨大的市場還是全新的生產基地如何開拓海外市場成為日本業界一個巨大的課題
在中國建設工廠開始當地生產的企業不在少數日本船舶配套工業協會的會員企業中有超過40家的企業在中國設立事務所生產工廠等基地成功地進入了中國市場還有很多企業正在探討今后的當地生產
此外對被稱為下一代造船國的越南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最近渦潮電機在越南河內的工廠的運作上了軌道中島螺旋槳也于今年4月在海防建成了在越南的第2家工廠另外三菱重工向越南造船工業公司VINASHIN)提供了船用低速柴油機UE發動機技術
至今為止日本制造商以企業為單位對海外當地生產的可能性和海外市場的動向等進行了調查但最近與此同步又以行業整體的形式開始就海外戰略的應有形態展開了討論
自2004年起日本船舶配套產品工業協會開始致力于進軍海外市場2004年設立了中國船用產品研究會與已經開始當地生產的企業進行信息交流在開展市場動向調查的同時行業協會為企業的經營戰略提供支持
此外作為面向海外推廣宣傳活動的一環日本還在泰國和越南舉辦了研討會其中在越南開展的推廣活動對之后的VINASHIN和日本船舶配套行業之間的合作加強起了重要作用這種研討會也推廣到了土耳其和印度孟買當然也考慮要不斷加深與中國和韓國的船舶配套行業之間的交流
日本制造商的海外拓展只是強化競爭力的策略之一其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激活新產品開發等不過考慮到與歐洲韓國船舶用品工業之間的競爭從全球視點出發的戰略顯得日益重要因此可以預見將海外市場納入視野的種種努力今后在日本也會積極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