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不良反應產生的原因及防范對策
中藥不良反應產生的原因
用藥過量或長期用藥
含有有毒物質(如烏頭類馬錢子雷公藤杏仁桃仁蟾酥蜈蚣全蝎朱砂雄黃等的中成藥常因用量過大或持續用藥過久造成中毒據統計在中成藥毒副反應的病例中由于超量用藥引起中毒的約占85%以上中毒死亡病例中約75%系超量所致長期用藥由于藥物在體內蓄積造成慢性中毒如含雷公藤制劑長期服用可致再生障礙貧血久服含朱砂制劑及紅升丹長期外用可導致汞中毒長期服用含雄黃的中成藥可導致砷中毒
個別藥物長期服用還可引起依賴性據報道有人因慢性扁桃體炎口服牛黃解毒片(每日4片)連續服藥1年后停藥時咽痛加重咽鼻竇起皰疹全身不適興奮失眠食欲降低上腹燒灼感大便秘結再服牛黃解毒片后,上述癥狀迅速緩解至今已連服30年其中多次試圖停藥均因出現上述癥狀而被迫服藥
炮制不當及制劑質量問題
中藥的加工炮制是否得當不僅關系到藥物療效而且有些具有毒性和烈性的中藥需要經過合理的加工炮制才能降低或消除毒性如果炮制不當則易引起中度如烏頭類藥物煎煮時間過短毒性成分不能有效地破壞用之易引起中毒朱砂需要不斷加水研磨才能得到紅色正品的細粉而采用機械化使用球磨機研磨后所得細粉發黑說明有游離汞產生屬生產工藝不當故有中毒反應的報道如蜂蜜中含有雷公藤博落回三錢三等由于制劑工藝不合理或藥物不純使用蜂蜜會引起中毒曾有報道某廠生產的當歸注射液穴位注射致100例患者出現局部疼痛紅腫和寒戰等異常反應更換該廠生產的另一批號的同一產品未再發生類似現象顯然與該批號藥物的質量有關
中藥品種存在混雜現象
中藥的同名現象嚴重加之不同地區用藥習慣不同以及以假充真等都容易造成不良反應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外醫藥界對中草藥引起的腎臟損害已有所重視如歷代本草所載龍膽瀉肝丸中木通為無毒的木通科木通近年報道出現不良反應的則是具有腎臟毒性的馬兜鈴科關木通研究表明關木通廣防己青木香馬兜鈴天仙藤尋骨風等含有馬兜鈴酸能導致腎小管及間質近端刷狀緣脫落壞死出現腎性糖尿和低分子蛋白尿同時有遠端腎小管酸中毒及低滲尿
藥物相互作用
近年來隨著中西藥聯合應用和中西復合制劑的出現藥物配合不當亦可引起不良反應據報道同時使用7~8種藥物的病人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7%左右而同時用藥超過11種以上者則不良反應的發生數將會增加3倍如含水合型鞣質的訶子五倍子地榆等不宜與對肝臟有一定毒性的紅霉素利福平氯丙嗪等西藥聯用因聯用后會加重肝臟的毒性導致藥源性肝病的發生含甘草的某些制劑與阿司匹林同用可導致和加劇胃十二指腸潰瘍含鈣較高的石膏牡蠣珍珠等不宜與洋地黃地高辛等強心苷類藥合用因鈣離子為應激性離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與強心苷有協同作用從而增加強心苷的作用和毒性
過敏反應
中藥使用過程中出現各種類型的過敏反應多與個體差異或特異性體質有關|一般說來婦女哺乳期妊娠期月經期就對許多藥物反應敏感嬰幼兒的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發育尚不完善因此對于中藥的代謝功能不如成年人容易產生不良反應老年人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反應遲鈍代謝功能低下分泌和排泄器官的功能減退解毒和防毒功能較差加之平時用藥品種又較多特別是當其處在病理狀態或疲勞營養不良時則不良反應更為明顯所以性別年齡生理病理狀況等個體差異均會引發中藥不良反應的產生
用藥途徑
一般而言中藥注射液中藥物分子質量相對較大某些成分含有多種蛋白質成分而具有變態反應的基礎尤其是一些復方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并且受來源產地加工炮制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質量不穩定從而容易引起不良反應還有報道同一中藥的不同劑型其臨床反應不一如雙黃連制劑的各種口服劑和外用劑一般比較安全很少有不良反應而其水針及粉針制劑的不良反應報道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與藥物純度不夠含有雜質有關
防范中藥不良反應的對策
大力普及與宣傳中藥及不良反應的知識提高全民對于合理用藥的認識
嚴格控制毒性較大中藥的使用特別是要注意其用量的正確與合理即使對于毒性較低的中藥也要避免長期服用以免蓄積中毒
加強規范中藥市場的管理嚴格按照《中國藥典》和各省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的要求進行炮制
盡量減少中藥注射劑型能肌肉注射的盡量不使用靜脈注射避免增加臨床用藥的不安全因素
醫生應根據病人的體質性別年齡的不同合理用藥并根據中藥的藥性正確辨證配伍組方不給病人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以避免引起中藥在體內的蓄積和身體對藥物的依賴性
加強中藥基礎研究提高醫藥工作者對于中藥不良反應的認識和防范能力合理指導臨床用藥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