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教育物聯網如何讓教育“脫胎換骨”
智慧校園的24小時
教育物聯網如何改變學生的日常生活?近日記者走訪多位業內人士為你描繪未來可能出現的智慧校園的24小時場景
清晨陽光照進學生宿舍的走廊感應到白天的到來走廊的燈光便自動熄滅宿舍里同學們正準備起床熱水壺就已經吱吱地燒水智慧校園里的一天開始了
老師們開著車駛近校園校門口的車輛交通信息自動采集裝置和視頻抓拍裝置已經識別出這是學校的車輛于是自動放行同學們走進教室視頻攝像頭自動給每個同學進行臉部識別記錄下他們的考勤情況并且上傳到教務系統之中
課堂上老師可以隨時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并根據各班級甚至每個學生的情況調整課程和作業內容隨著室外光線的變化和學生人數位置的變動教室里的燈光也隨即自動調節了明暗度投影儀一打開窗簾就會按照需要自動拉上營造出最適宜的教學環境智慧校園里實踐和體驗的課程更多了比如生物課上要認識不同的植物學生可以用手機刷一刷校園植物上的二維碼標簽就可以知道名稱特點等擴展內容
實驗室里在溫度濕度氣體濃度等傳感裝置的監控下各種標本被完美保存一旦出現誤差系統便會向管理員自動報警圖書館內有了RFID電子標簽查書定位借書圖書歸架都變得非常簡單不僅方便了同學們更減輕了圖書管理員的負擔
下課后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計劃還可以通過計算機和移動終端進行知識擴充課程系統根據每個同學的程度和需求向他們推送相應的內容充分調動起同學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放學了同樣安裝了臉部識別裝置的宿舍樓目送著同學們回到自己的寢室夜深了校園里的燈光漸漸熄滅而安防攝像頭和紅外傳感器仍在履行著安全監控和自動報警的職責守護校園的平安
從教育信息化走向教育物聯網
中山離智慧教育示范市還有多遠?
今年3月中山紫馬智慧教育集聚區落戶東區中山也提出了以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建設智慧教育示范市的目標全通教育能龍軟件網政軟件等國內已有一定實力的教育信息產業提供商在這里發跡而隨著集聚區的發展這里還將建設一所智慧教育示范學校利用信息技術云平臺大數據物聯網等新科技讓學校教育脫胎換骨
中山的教育信息化起步較早也積極建設數字化校園但距離以教育物聯網為核心的智慧校園還有一定距離中山市政府與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共建教育物聯網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便是為實現智慧教育示范市這一目標而促成的一個實際項目
中山的智慧教育示范市這張藍圖還在描畫但早在2012年浙江省寧波市率先提出了智慧教育的概念經過幾年的發展到去年底該市已擁有數字化校園400多所100%的學校實現千兆互聯政府還出臺了教育信息化十二五發展方案在教育信息化組織領導機構建設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方面作出詳細規定近年來寧波市投入了8億多元推出了科技校園工程農遠工程新課改保障工程智能實驗室建設工程等專項工程
推進智慧教育同時也促進了寧波市的教育教學改革基于信息技術該市開設了虛擬數控大氣監測天體研究等前沿選修課并帶動了課程資源教學模式管理手段學習方式等深度變革逐步實現由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的轉型另一方面智慧教育也改變了以往政府為主的教育投入方式政府雖然是建設的主體但企業也作為市場化運營的主體加入進來通過吸收民間資本實現了開發合作和互惠共贏也支撐了智慧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回顧近年來的教育信息化發展中山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市校校通光纖建立了全省第一個教育云數據服務平臺建成了全國使用率最高的教育城域網教育信息化總體水平處在全省甚至全國的前列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工程技術系(物聯網工程系)主任何豐如認為物聯網作為互聯網的升級版核心在于應用在任何行業都可以提升其產業層次教育物聯網的開發與應用不僅會為教育和物聯網產業帶來新的機遇也將帶領中山走向智慧教育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