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課堂“5分鐘”
好學生和差學生真正的差距不在學習時間長短智商高低在于你是否專注于某件事
定心專注某件事是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重要原因
你有沒有觀察過在平時的課堂上班上有多少同學能全神貫注聽講10分鐘有多少人能認真聽講20分鐘......最后一節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一定是個位數這樣的同學想學習不好都不可能
上課時一般會有兩種學生的群體性差異好學生上課大部分人都很專注雖然他們專注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有的喜歡自己思考看書動手做;有的喜歡和別人一起討論爭論碰撞中得到啟悟不管怎樣他們都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另外一種學生上課的前五分鐘是認真的安靜的五分鐘后就狀況百出了有的聊天有的玩游戲有的走神還有的打瞌睡經教師反復提醒大部分學生能再收起注意力聽講5分鐘5分鐘后就又開始出現狀況了
這種注意力不集中情況似乎是個頑疾無論教師怎樣管教很大一部分同學就是改不了
事實證明能否定心專注于一件事是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重要原因成績優秀的學生大多能專注于某一件事我與學生家長溝通了解他們在家的表現
成績優異者在家里做事都目標明確有條不紊都有固定的時間完成作業而且在做作業時往往能一坐幾個小時不受外界干擾直至完成
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則無論是家長盯請家教也不能讓他們認真地安靜地做事情所以做任何事情專注都是成功的基礎不專注都是敗事之主因
更深入一點地來說好學生的專注習慣大部分是平時養成的如教師的多次激勵自我亮點受到肯定后逐漸固化為一種優良的習慣;再如家長的最初嚴管他律逐漸轉化為自律;還有平時愛讀書遷移為專注學習等等
導致孩子不能專注學習的觸發點盡管多樣但有一點都是普遍的那就是孩子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家長教師的教育沒有及時跟上
孩子好比小樹什么時候澆水施肥剪枝都是有很強的時效性的過期再補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陪伴孩子成長的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育者身教重于言教如果父母做事虎頭蛇尾言而無信就不要指望孩子能養成專注的好習慣了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平時就要培養孩子把一件事從頭做到尾的習慣不同的孩子可用不同的方式有的適合激勵有的適合嚴格要求不管什么方式都要長期堅持持續下去才有力量
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知識而是培養習慣
教育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形成一種氛圍創造一種環境和條件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強制學生由他律逐漸走向自律是可以培養出專注的好習慣的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研究表明成年人大約只能持續40分鐘未成年人持續的時間相對更短世界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提出隨著新聞媒體的發展信息爆炸大大增加了人們分心的機會
生活中有6%-7%的人想集中精力卻沒有辦法這種情況在孩子特別是男孩中比較常見所以培養孩子的專注習慣特別重要
古語云動若脫兔靜若處子是說一個人動起來生動靜下來安心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人最可貴就是思想而思想的寓所就是安靜的內心安靜的內心外部呈現的形式就是專注的好習慣沒有專注一事無成有了專注想象和創造就會與你結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