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市面上那些廉價紫砂壺,警惕!
紫砂壺是中國漢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藝品制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丁蜀鎮又名宜興紫砂壺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來紫砂開始制成壺名家輩出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
據說紫砂壺的創始人是中國明朝的供春因為有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完美結合紫砂壺才這樣珍貴令人回味無窮更加上紫砂壺泡茶的好處和茶禪一味的文化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貴不俗的雅韻
然而現在市面上出現很多廉價的紫砂壺它們是真的嗎從制作工藝上看所謂廉價的紫砂壺大多采用灌漿技術制成其中摻雜有雜砂并且加入了石灰等東西因此價格越做越便宜很多紫砂壺愛好者的第一筆學費就是花在了注漿壺上那到底注漿壺和紫砂壺是什么關系又怎樣識別注漿壺呢
注漿壺
注漿本身是一種陶瓷制造中的工藝(注明注漿壺跟半手工壺是兩碼事雖然半手工壺也可以叫模具壺但是不要混為一談注漿壺毫無手工成分批量生產而半手工只是身筒借助模具成型大部分工作需要手工完成真正要把壺做好也是需要精心修整的如汪寅仙大師的代表作曲壺就是半手工與全手工所花時間差不多)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時候紫砂行業為了提高生產率借鑒了它一開始是采用紫砂礦砂原料磨成泥漿狀注入到事先做好的石膏模具中因為石膏具有很強的吸水性所以短時間內脫開模具就能得到壺坯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已經使壺背離了紫砂的本意磨成泥漿的紫砂原料成型后不再具有原來的砂質成分各方面性能都大幅度下降
全手工圍身筒
紫砂泥料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可塑性好容易成型而磨成細膩的泥漿之后制作一個壺坯反而更加麻煩因為紫砂原料黏性比較大使得這種壺坯更難以修整于是這種工藝宣告失敗但是隨著后來的工藝革新也是由于隨后的紫砂壺市場的復興注漿壺再次粉墨登場這次甚至不再用紫砂礦砂來制備泥漿而采取了其他的一些陶土加上玻璃水(所謂的玻璃水就是硅酸鈉的水溶液在建筑行業種普遍用做粘合劑和補漏劑)制成此時不管是從原料上講還是從工藝上說這種注漿壺已經不能劃為紫砂壺一類了但現在市場上還是有大量的注漿壺刷上一層紫砂泥漿之后被當作紫砂壺來賣
灌漿壺制作原理是灌漿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將含有石蠟的泥漿加熱注入石膏模中冷卻后將石膏模脫開便可得到壺坯經鑲嘴把并脫蠟后燒制成壺
灌漿壺
灌漿壺的特點所謂灌漿壺就是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個小時變成很細的泥漿無顆粒成分因為是把漿灌到開好的模具里面成型的所以灌漿壺里面沒有條紋灌漿壺一般的沙粒質感不強玻感強留意仔細可以看到機制模具的痕跡
如何看待灌漿壺
灌漿工藝特別適合于大批量的生產且成本較低灌漿壺一個人一天可以灌300-500個所以價格很便宜也就不奇怪了只有產量大才比較容易滿足茶藝市場的要求正因為這種大批量生產工藝使之根本沒有藝術可言也沒有收藏價值毫無透氣性可言也別想著能把它養的多漂亮
教你灌漿壺的分辨
1低檔灌漿壺
幾塊錢一把所以工藝就很差勁了脫摸以后基本就不修理了最容易看的就是在手柄壺蓋處有灌漿痕跡
灌漿壺
2回避價格便宜怪異器型
我們要知道器型的線條越多或者復雜工藝就越難且不說全手難做模具都是很復雜的工藝所以如果見到價格異常便宜的最好回避
3從價格來回避
我們分析一把半手工壺的成本燒制兩次加整口幾十塊泥料價格幾十塊(好的泥料另算)人工費200塊/天快遞郵費15塊包裝費20塊隨便算算都要多少錢了現在明白了為什么紫砂壺價格相差那么大的原因了嗎再次提醒各位壺友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再買也不遲也不要為了貪便宜買了垃圾壺不顧身體健康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