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俠汽車被質疑改裝特斯拉 離量產有多遠?
7月28日消息近日游俠電動汽車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創始人兼CEO黃修源發布了一款叫做游俠X的電動汽車但是在一片贊揚聲之后知乎上的一些質疑使得大眾輿論立即翻轉了180度甚至有人稱發布會上所謂的游俠X其實是直接將特斯拉的底盤拆過來用了是一輛改裝版特斯拉從而引發軒然大波網易科技理清了游俠汽車項目和一些質疑點并匯總了一些業內人士的觀點幫助大家搞清游俠汽車究竟是個什么鬼
黃修源和他的游俠汽車
據黃修源透露游俠X定位于中國版的特斯拉也曾公開宣稱就是要模仿特斯拉公開資料顯示游俠汽車在2014年3月成立于上海隨后拿到了300萬元的天使投資起步業務是車載操作系統的研發而年僅27歲的創始人兼CEO黃修源雖然是文科生但卻是一位持續創業者曾創辦番茄樹翻東西一首歌和積木網等多家互聯網公司涉及領域包括經B2C電商導購音樂和在線視頻等等這次的游俠汽車已經是其第五次創業項目
據官方信息顯示這款游俠X是一款四門車型在機身設計和價格定位上也特別像特斯拉ModelS其時速0-60公里加速2.8秒0-100公里加速5.6秒車身內部內置10.2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17.3寸中控顯示屏基于安卓5.1的車載系統游俠X采用單臺異步電機驅動峰值功率為270kw最大扭距440nm最高轉速可達16000r/s配備松下18650動力電池并使用點焊技術游俠公司計劃2016年開放首批預訂2017年實現正式量產
游俠汽車目前團隊有20多人官方宣稱團隊中既有來自福特上汽佛吉亞(內飾供應商)螢石PSA奇瑞等汽車公司的工程師和設計師也有來自OPPO百度樂蛙百姓網等互聯網公司的開發人員
三大質疑
隨后知乎上的一些用戶將矛頭指向了游俠X對其進行揭底其中一名用戶指出發布會上的游俠X其實是一輛改裝版的特斯拉黃修源團隊買了輛特斯拉ModelS然后改了前臉和尾燈把車標換成自己的內飾估計都沒動
質疑的第二點是游俠X目前做出來的只是一個DEMO并且只發布了概念車離量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管是特斯拉的經驗還是從業工程師的判斷在合資品牌要研發一輛新車至少需要三年從研發到上市大概需要5年游俠X在2017年量產不可能所以目前來看只能解釋這是一輛PPT車
質疑的第三點是人員和資金都不到位以現在游俠團隊的汽車行業人員的配比根本不可能在幾個月內做出底盤和對應的適配游俠汽車現在拿出的是外觀設計與交互設計的階段性成果這是因為如果要設計底盤與動力系統恐怕是沒有太多的巧可以取的億級的融資是必須要有的從理論角度這個項目完全就是個拉投資維持團隊生存的項目
黃修源回應質疑全文
感謝大家意見以及批評簡單說幾點我個人自己的認識
1.我們是一個小團隊
是的任何一個小團隊在一開始創業的時候都會有自己的選擇的側重點我們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第一期的選擇并不是要求所有的事情都做到100%的沒有問題我們第一期想做好的事情是設計車機操作系統電池包這三點恰好是我覺得中國的汽車主機廠所沒有做好的地方我們的目標是先改進這三件事情而第一期的結果在這三個方向我個人覺得游俠也已經超出預期了
2.目標是做好一臺夢想之車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從一個開始的改汽油車到重新設計到推出一個樣車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是非常艱難的大家可以嘗試一下這個過程就會明白之間的困難我覺得一個有限的時間幾條槍有限的錢能做到今天游俠發布會的樣子已經實屬不宜大家沒有必要要求一個成立15個月的團隊能超過奔馳寶馬或者任何一家10年以上的汽車公司這不實際
3.在這個過程我們會一直向前
一個團隊重要的不是你覺得它哪兒哪兒不行是去看它能否一步一步兌現自己的承諾游俠在最初兌現了自己改一臺汽油車的實力今年游俠實現了推出一臺樣車的承諾明年游俠還會繼續的要兌現制造小批量的汽車的承諾大家可以別著急可以看看到時候我們能不能兌現自己的承諾
4.關于大家討論的底盤和設計問題
底盤我們還真的沒有用特斯拉原版的因為那個原版的底盤還在我們工廠呢這個大家不用揣測了
關于設計的問題設計是仁者見仁的問題喜歡就好沒必要挑細節特斯拉的尾巴很像捷豹側身很像瑪莎拉蒂我覺得因為汽車太多了總有一些類似的地方這個我覺得就還好
謝謝大家的批評這些是對游俠團隊的鞭策未來可期游俠加油
業內人士觀點
關注車聯網的自媒體人于欣烈有一點我是同意的就是距離量產還有很遠的路要走難度也很大不論是資質問題資金問題還是技術問題
蘇寧眾籌孫華霄不評價游俠不過見過太多職業創業圈錢的了
凌云汽車創始人祝凌云汽車的量產化是一個漫長和嚴謹的過程如果2017年實現量產還是很有難度的
牛電科技沈海寅作為一個小團隊做到這個程度還是不錯的后面就看如何落地了后續的運作力很重要
總結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仍然無法得知"游俠X"究竟是不是一輛改裝版的特斯拉因為發布會現場不允許觸摸和開放車輛內部黃修源雖然發布回應進行了否認但仍不能打消人們的質疑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一輛自行設計的汽車但仍在在概念階段而且人員資金政策技術上還有很多問題距離真正的上市和量產還有很長的時間幾乎沒有可能在一年多以后實現量產
也許正像一名匿名的汽車業內人士所說的那樣佩服年輕人的勇氣但是也不希望互聯網造車行業太浮躁希望創業者VC以及大眾都能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