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東一農婦延續藕粉加工傳統工藝30多年
這段時間只要是晴天金東區鞋塘辦事處楊村涂華珍一家就很忙碌他們將當天挖的鮮藕經過去藕節清洗磨漿等繁瑣的傳統生產程序制作成藕粉30多年來他們一直延續這門傳統工藝只為保證藕粉最純正的味道
涂華珍今年45歲6歲那年她的父親在村里承包了一口水塘種藕做起藕粉加工這個行當在當時民間認為藕粉有養血的功效所以誰家有坐月子的都會過來買點回去每到加工藕粉的季節鄰居們都會來幫忙院子里有十幾號人大家各有分工有說有笑非常熱鬧
涂華珍的這個手藝就是從娘家傳承過來的她的丈夫沈財順是個養珍珠蚌能手養珍珠蚌時會有很多肥料沉淀在水塘底因此他會種一部分藕進去在肥塘泥中長出來的藕特別好今年他就種了三萬公斤左右的鮮藕
而這些就成了涂華珍制作藕粉的原料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是鮮藕中淀粉含量最高的她告訴記者制作藕粉的傳統工藝很講究常溫10℃及以下是制作藕粉的最佳溫度如果超過這個溫度藕漿經過漂漿后沉淀下去的藕粉在較高溫度下就容易發酵影響藕粉的品質
因此涂華珍一家只會選擇在10℃以下的日子進行藕粉制作產量非常少我們夫妻倆靠純人工生產一天最多只能生產50公斤左右藕粉
涂華珍說除了控溫傳統的藕粉加工還需要經過挖藕去藕節清洗磨漿漂漿沉淀控水風干等八道程序經過這些工序100公斤鮮藕只能產出七八公斤的藕粉
這當中削藕粉是手工制作藕粉的關鍵這是一個體力活也是一門技術活涂華珍用的削藕粉刀是一把20厘米左右長的鐵制刀把刀刃最鋒利的部分在刀的中間我和丈夫還有我媽媽三個人2個小時能削藕粉50公斤一般人10公斤藕粉至少要削半天時間
說起削藕粉技術她換了鞋子帶上帽子來到藕粉風干的房間拿起一塊1公斤左右的藕粉塊隨著手中的削藕粉刀輕巧舞動一片片薄如雪花的藕粉片輕輕地飄落在地上她說藕片必須盡量削薄不然不易晾干
這之后就是對藕粉進行風干現在有的藕粉加工廠為了追求生產效益采用烘干技術對藕粉進行烘干但是我一直堅持用自然風干的方法這樣可以保證藕粉純正的口味自然風干要求天氣干燥且有太陽所以每次制作藕粉涂華珍都會認真地看一下天氣預報選擇天晴的日子如果在曬藕粉時遇到陰雨天氣藕粉沒有風干的情況下容易變質
涂華珍說手工生產藕粉是一門體力活更是一份細活為了保住這傳統的口味她會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