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手工的掏耳勺 八旬老伯做了190只
一塊1.2毫米薄12毫米寬110毫米長的金屬片一般的人可能會把它當(dāng)做垃圾處理掉但在王安里小區(qū)居民李慎言眼里它就是一塊寶
古語云螺螄殼里做道場今年80歲的李慎言就在這樣一塊又薄又窄的金屬片上雕刻出了一只只精美的掏耳勺從2008年至今他制作了約190只掏耳勺大部分送了人其中一些漂洋過海到了國外
七天做一只掏耳勺
昨天上午記者走進(jìn)李老伯的家想見識一下他是怎么用男人的大手做出這么纖細(xì)的小玩意兒的
一把精確到0.02毫米的量尺十幾個銼刀鉆頭工裝夾具拋光用的砂皮這是李老伯制作掏耳勺的全部工具家里的縫紉機是他的工作臺陽臺則成了他的工作室
第一步選料第二步打孔第三步把中間的部分鏤空第四步做掏耳勺的頭和尾部第五步拋光最后一步將中間的部分絞出麻花狀的花紋雖然頭發(fā)花白但李老伯依舊說話響亮思維清晰
身穿藍(lán)色工作服的他一坐到工作臺前神情立刻專注起來為了看清量尺上的刻度明明350度近視的他戴的卻是400度的眼鏡
我做的掏耳勺用的是不銹鋼片和銅片兩種材料不銹鋼比較硬家里的銼刀因此壞了好幾把呢李老伯說他在嘉興冶金廠工具車間工作了32年病退后又到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打工做模具設(shè)計方面的工作這輩子一直跟工具模具打交道做掏耳勺就是為了動動腦筋動動手豐富晚年生活
李慎言74歲那年正是北京舉辦奧運會的2008年那一年他開始做掏耳勺第一只掏耳勺的勺尾圖案用的就是北京奧運會的會徽舞動的北京他說如果每天做8小時一只掏耳勺他三四天就能完成但現(xiàn)在我每天做3小時完成一只需要一個星期至今已做了約190只掏耳勺
他做的掏耳勺有點特別
記者發(fā)現(xiàn)李老伯做的掏耳勺其勺頭比市場上賣的掏耳勺要大他做的勺頭寬度約6毫米而市場上賣的一般是三四毫米寬
我是根據(jù)人體耳孔的大小設(shè)計的這個6毫米的寬度掏起耳朵來比較舒服李老伯說這也是他做的掏耳勺受大家歡迎的重要原因
除了實用李老伯做的掏耳勺也兼具美感北京奧運會會徽冬奧會會徽十二生肖這些都被他用到了掏耳勺的勺尾圖案設(shè)計上非常別致
由于勺尾部分只有一顆紅豆那么小對圖案的要求是既簡單又形似于是李老伯當(dāng)起了生活的有心人老鼠是從某一期的《南湖晚報》上找到的馬是從汽車車標(biāo)上找到的兔子是他在給妻子買血壓計時從血壓計的商標(biāo)上描下來的
我做的掏耳勺大部分送了人北京上海杭州濟(jì)南都有朋友在用我的掏耳勺家里的親戚每人都有一個還有人把它帶到了新西蘭美國李老伯說
您還會繼續(xù)做下去嗎記者問會就當(dāng)鍛煉身體吧如果哪一天做不出來了說明我腦子不靈光了李老伯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