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苗“喝”上營養液
寒冬的鄭家溝村,暖陽灑在街道農宅和大棚上,留下淡淡的影子,寧靜而安詳
2014年12月25日,沿著寬闊平整的砂石路,記者來到涇川縣汭豐鄉鄭家溝村蔬菜產業基地,路兩邊一排排現代化日光溫室整齊劃一走進村支書單錄民半畝地大的日光溫室,眼前一片生機盎然,陽光透過棚膜照射進來,灑在綠意正濃的西紅柿秧苗上,一朵朵鮮艷的小黃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我種的西紅柿是無土栽培基質育苗,采用果型靚口感好的新優品種金驪娜,高產優質每棚1260個苗子,產量約7000公斤單錄民樂呵呵地說,今年他種了2棚西紅柿,這一棚到2月底就上市了,能收入1.5萬元還有一個棚,能收入1.4萬元左右
單錄民一邊給西紅柿打叉一邊說西紅柿苗子要3天一打叉,3天一點花,不打叉坐不住果,營養就流失了,開到7臺花時就要掐尖,不然西紅柿長不大
這個水泥池子里裝的啥?聽到記者的疑問,單錄民解釋說:這里面是‘水’,也就是營養液,用營養液滴灌可以避免水質和土壤傳染病,不生草,栽培出來的西紅柿營養全面生長發育快產量高單錄民說,每一壟苗子底下都壓了管子,把池子的‘水抽到壟里,壟里不僅有營養液,還有能夠發熱保溫的玉米稈和用做基肥的雞糞,這樣栽培出來的西紅柿長勢好賣價高
單錄民說,這種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給菜農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按一茬收入1.5萬元來算,兩茬下來就收入3萬多元,效益也不錯
據了解,在單錄民這樣的科技種菜大戶示范帶動下,鄭家溝村蔬菜產業發展迅速全村8個村民小組有6個小組種菜,近幾年共發展大中拱棚80個,戶均蔬菜面積達到1.1畝,蔬菜產業人均收入達到2450元
隨行的汭豐鄉黨委副書記吳啟明介紹說,鄉上為促進大棚種植戶增收,因勢利導,加強日光溫室標準化管理,引進了新技術和新優品種,提高了科技含量,并帶動發展露地蔬菜2000多畝,蔬菜產業整鄉推進的格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