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多樣民俗:踏青放風箏 射柳吃雞蛋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按照習俗在這一天人們要踏青放風箏并祭祀祖先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在接受中新網微信號cns2012記者采訪時介紹清明既是節日又是節氣后來融合了上巳節與寒食節的習俗比如有吃雞蛋畫彩蛋的風俗南方還要吃青團
2016年3月31日河南開封市舉行大宋開封府清明頒布新火大典再現宋代的清明習俗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 寒食節上巳節節俗融入其中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在中國這是一個較為重要的祭祀日子人們會在這一天為祖先掃墓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約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最初清明只是一個節氣曾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等農諺流傳下來入宋之后由于時間比較接近寒食節的祭祀習俗以及上巳節上巳春嬉的習俗融入清明之中一直延續至今掃墓和踏青成為其中比較重要的兩個主題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女孩們會把不愉快的事情寫在風箏上待風箏飛起后將線剪斷寓意煩惱隨風而去民俗學者王娟介紹早先寒食節時間其實很長春季的好幾個月都算在其內寒食節還要求人們不動火后來隨著節日系統的改良這些習俗才逐漸并入了清明節節日的時間也縮短為一天
高巍則表示踏青這項習俗更多反映出了清明作為節氣的特點清明是二十四節氣是春天里的第五個節氣這時春天那種生機盎然的特點已經充分展現出來了所以清明節的習俗就提倡人們要融入大自然去踏青放風箏等等
清明團子
飲食吃雞蛋與子孫燕 南方部分地區喜食青團
除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等各式民俗外清明節的一些飲食也頗有特色王娟介紹有的地方有吃子孫燕的習俗就是會在祭祖的時候蒸很多小饅頭做成燕子的形狀祭祀儀式結束后分給孩子吃帶有迎春的意思
古代清明節人們還會吃雞蛋這跟西方的復活節很相似雞蛋也意味著孕育生命的一種形態王娟介紹南方有的地方則會吃青團即用艾草或其他可食用青草的汁液與糯米拌在一起蒸熟出籠青團味道可口香氣撲鼻吃青團也有辟邪的含義
高巍介紹除了以上飲食外喝粥也是清明節民俗之一為了適應春天‘生發‘的特點人們會在這一天加上韭菜豆芽等食物
此外清明節還有‘射柳’的習俗通常的做法是將一個葫蘆分成兩半里邊放上鴿子或者其他鳥類然后將葫蘆掛在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也有的是掛上一條橫幅將橫幅射下來后即縱馬向前努力接住橫幅總之是一種技藝類的游戲高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