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UV-LED封裝和系統設計技術分析
UV-LED單個芯片面積小便于靈活設計但相應的是單個芯片的輻射功率也較低在很多應用中難以滿足高輻射功率密度的要求這也是目前UV-LED在眾多領域很難替代UV放電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隨著UV-LED的發展其封裝和系統設計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德國
德國KIT的Schneider等提出了一種高功率密度的UV-LED模組將98個395nm的LED芯片密集封裝在陶瓷基板上可以實現較高的輻射功率密度最初98個LED芯片通過銀膠封裝在氧化鋁陶瓷基板上如圖所示單顆LED芯片輸入電功率為1.65W工作電流500mA結溫25℃輸出輻射功率為375mW98個芯片串聯整個模組的最大輸入功率為162W封裝面積為2.11cm2熱功率密度達到59.2W/cm2
風冷條件下的特征測試結果顯示在輸入功率120W工作電流400mA狀態下模組發出的紫外波長為397nm輻射功率密度為13.1W/cm2而熱學仿真結果表明假如提高該模組的散熱特性輻射功率密度預計可以達到20.8W/cm2為此設計了一個表面微型散熱器如圖所示
該散熱器基于層流條件下熱傳導的微通道較短的原理眾多短小的微通道相互并聯以提高熱傳導的面積并采用水作為冷卻液采用塑料制成的該結構散熱器的熱通量達500W/cm2采用鋁或氧化鋁陶瓷等熱阻更低的材料時該散熱器的熱通量預計能夠達到800W/cm2因此可以有效提高LED模組的散熱性能隨后采用厚膜印刷的鋁基板來代替陶瓷基板結果證實改良后的模組散熱性能更好最大輻照度可達到31.6W/cm2
中國臺灣
中國臺灣中興大學的Horng等人采用復合電鍍工藝制備出摻雜金剛石的銅(Diamond-addedCopperDAC)散熱器并應用于UV-LED封裝散熱激光閃光法測得DAC散熱器的熱擴散系數為0.7179cm2/s實驗結果表明采用DAC散熱器的UV-LED熱阻僅為18.4K/W低于純銅的24.8K/W其散熱特性和光學性能都得到了改善注入電流為350mA時使用DAC散熱器的UV-LED的表面溫度為45.3℃而相同條件下純銅散熱器的UV-LED表面溫度為50.1℃僅藍寶石襯底的表面溫度為62.5℃該條件下UV-LED的輻射輸出功率和輻射效率分別增大至71.8mW和4.3%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課題組基于銅板與AlN板三明治結構的高功率密度封裝開發了kW級以上的大功率紫外LED光固化系統AlN板作為銅板正負電極之間銅板電極與散熱器之間的絕緣層既能達到良好的絕緣效果又能夠確保芯片熱量的高效導出從而改善LED模組的散熱特性銅板作為電極連接增大了LED模組的驅動電流將單位面積的封裝功率提高到20~500W/cm2如圖所示的移動式紫外固化系統輸入功率密度達到200W/cm2總功率14kW能很好地應用于各種不同的地坪涂料的固化處理并已應用于耐磨紙涂層和木器油漆的固化
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的Zhou等人設計了一種特殊的扇形UV-LED陣列用來滿足高速旋轉固化如光盤固化等應用的特殊要求并采用TracePro光學仿真軟件對該光源的輻照度分布進行了模擬其陣列結構如圖a所示若干大功率UV-LED組成扇形陣列安裝在鋁基板上每層UV-LED等間隔分布在以O為圓心的圓弧上沿半徑方向上LED芯片的個數逐漸線性增加從而輻照度沿徑向逐漸增加由圖b截面可知UV-LED陣列分布在拋物型柱面上每個LED正前方分別裝有準直透鏡生成發散角小于3°的近似平行光然后UV-LED陣列的出射光匯聚在較小的矩形區域內形成高功率密度的輻照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肖韶榮等人為構造指紋熒光檢測中所需的均勻照明紫外光源設計了一種圓環形的UV-LED陣列照明首先檢測單顆LED的輻射角分布擬合單個LED的近似光強分布方程然后用8顆LED均勻置于半徑為10mm的圓環上在圓環上方5mm處的中心軸上放置1個LED在給定的觀察屏上照度不均勻誤差下根據斯派羅法則確定觀測屏與圓環陣列之間的距離從而實現LED圓環陣列的照度分布均勻化實驗結果表明觀測屏到圓環距離為11.0cm時在半徑為10.0mm的圓內照度的不均勻相對誤差小于1.27%這種LED陣列光照度均勻化方法可靠性高設計方法簡單易行但由于各LED的輻射有一定離散性故其均勻化效果與理想效果還存在一定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