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發也玩O2O 看騰訊如何打造IP生態
從作為傳統內容載體的圖書到承載數字內容的互聯網再到將線上的優質內容以圖書形式出版發行出去這不失為打造優質內容IP閉環的可行模式
近日在北京宣武門的一個小劇場里中國國家地理圖書與騰訊新聞精品原創欄目活著中國人的一天合作的同名書《活著蛻變》《中國人的一天變與不變的中國人》舉辦新書發布會這是繼2013年2014年后中國國家地理圖書部和騰訊活著中國人的一天欄目的又一次同名系列圖書的聯合發布在文藝氣息很濃的現場我感受到的是騰訊新聞編輯團隊對這兩本書的期望同時也對騰訊新聞這種打造優質內容IP閉環的模式產生了興趣因為它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分發渠道和內容生態建設提供了巨大的啟示
渠道放大內容價值
從傳統媒體時代到PC互聯網時代再到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內容為王從未變過某種程度上誰掌握了內容誰掌握的內容版權更多誰就在市場競爭中更有優勢更能贏得用戶的青睞
網媒已經完成了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在內容上朝著精細化垂直化發展試圖突破移動時代內容發展的瓶頸以四大門戶為例騰訊新浪搜狐網易分別部署了各自的新聞客戶端也都在新聞客戶端和PC平臺上推出了一些看家欄目如騰訊的《新聞哥》網易的《每日輕松一刻》等這些內容由于迎合了網民移動化閱讀需求的變化而受到歡迎其中與其他快消內容不同的是《活著》《中國人的一天》則屬于騰訊新聞團隊打造的影像寫實內容它們用4000多期的內容紀錄著中國的社會和民生變化而這種人文內容則更加考驗網媒品牌如何利用分發渠道將這些內容本身的價值和影響面加以放大
在渠道上新聞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成為網媒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要內容分發渠道其中新聞客戶端之間的競爭相對激烈同一用戶的手機中往往只選擇其一而非多選諸如微信公眾平臺這樣的平臺則更像內容孵化器對品牌欄目的打造自媒體人品牌的打造內容的分發擁有獨特優勢特別是最近瘋傳的QQ公眾平臺也已被視為未來的重點發力對象
不過在內容分發渠道上網媒們大多忘了一點那就是線下盡管國內網民已經達到6億多移動用戶也數以億計但線下仍然是不容忽視的一大優質內容分發渠道尤其是對于線上的優質IP完全有能力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合力發展從而構筑打通線上線下的內容分發大生態這一點上騰訊新聞在近三年來做的可謂可圈可點
反哺傳統出版業
自2010年五一勞動節創刊至今《活著》已經創辦5年期間先后推出了勞動者汶川故事農民的孩子等十八季專題內容題材觸及新聞當事人留守兒童特殊病患失獨老人等群體的真實生活現狀力求用影像沖擊心靈感受事實的力量可謂線上難得的優質內容與《活著》一樣已推出2092期的《中國人的一天》欄目也在源源不斷的原創優質內容
而這些優質內容通過圖書出版的形式分發到線下傳統出版渠道可謂是對中國出版業的一種反哺近年來線上閱讀對傳統出版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尤其是內容饑渴成為束縛傳統出版業發展的一大原因
而騰訊新聞的這兩個原創欄目活著中國人的一天的內容由于貼近現實反映民生大多都是具有深思性的社會話題這些內容不僅在線上是獨家資源而且在網民中擁有良好的口碑像《活著》欄目既是首開先河的網媒原創影像欄目更通過五年如一日的傾力打造形成了相當的社會影響力將這種獨家優質的內容整理出版為圖書能吸引讀者線上閱讀的同時體驗線下紙質閱讀的別樣體驗對傳統出版行業形成一種推動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改造傳統出版模式以優質內容反哺傳統產業
在將線上欄目內容形成線下出版物的同時騰訊也由此實現了IP的進一步積累這種積累IP資源的方式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媒體業的一大發展趨勢
IP成網媒角逐關鍵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盡管時代發生了變化用戶閱讀方式和渠道發生了變化但未曾改變的是版權內容從來都是網媒角逐的關鍵制勝的核心作為主流網絡媒體IP資源積累在騰訊公司也是一直受到高度重視并付諸行動
除了打造有《活著》《中國人的一天》等原創精品欄目外騰訊新聞在自制和獲取紀錄片賽事等優質版權內容上同樣不輸其他
與NBA簽署5年合作協議與BBC合作擁有國家地理紀錄片上百小時的獨家內容首家推出自制抗戰紀錄片《丈量》騰訊的這些動作無不是積極打造IP矩陣的體現這些IP提高產品用戶粘性的同時也進一步完善了騰訊在垂直領域的內容布局
由此來看騰訊在IP資源上通過自身發力和重金合作已經形成了明顯的優勢這種優勢也正隨著騰訊不斷強化內容制作能力深挖內容分發渠道而日趨彰顯尤其是連續三年聯合中國國家地理圖書將線上優質內容輸出到線下更是讓騰訊新聞成為打造線上線下IP生態的樣板也為網媒的競爭格局的洗牌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