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電商格局裂變:是“一口價”還是“連接器”?
在互聯網加速進入汽車產業的過程中汽車電商在2015年已經從概念落地到實際銷售中但與此前就通過電商渠道拉升銷量不同汽車電商更多起到連接器角色
1月27日在汽車有形市場發展趨勢論壇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表示汽車電商并不能對車輛銷售總量進行拉動而是優化銷售效率和服務質量
眾所周知目前的中國車市已經步入微增長時代傳統的汽車營銷體系亟待變革此時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利用信息通信技術和各行業的跨界融合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并不斷創造出新產品新業務和新模式構建了新的生態
未來3~5年通過電商銷售的車輛占總銷量的比例會顯著提升如果占比中國汽車市場年銷量的10%就會形成超過230萬輛的規模騰訊汽車中心總監王秋鳳對汽車電商的發展信心十足
價格優勢難成電商趨勢
2015年汽車電商以秒殺半價等口號獲得了高度關注雙十一期間易車和汽車之家的訂購量分別達到了77992輛和54085輛交易額分別為125.6億元和87.95億元
但是到年底伴隨汽車廠商和經銷商完成銷量任務眾多以價格優勢吸引消費者的汽車電商平臺出現價格回歸甚至無車可售的狀況由此來看汽車電商的交易更像是一個節點式行為并不能形成連貫性
我覺得電商就是一個既有的營銷模式的補充王秋鳳認為僅比拼價格對汽車電商來說不可持續只能起到短期積累用戶的效果同時通過2015年大起大落的用車APP的經驗可以看到價格優勢并不能形成用戶粘性
目前絕大多數汽車電商屬于流量電商的角色一位汽車電商從業人士告訴記者所以目前汽車電商最大的痛點是精準定位用戶將真正需要買車的潛在消費者導向企業和經銷商
現在互聯網電商的第一個作用是優化效率提升效率另外一個可能就是營銷環節上的一種補充實際上現在所有成熟的汽車廠商的訴求并不是完全依靠新的顛覆模式而是希望電商能夠真正幫助企業產生效果幫助企業更快地找到用戶
因此目前的最好選擇是做連接器為汽車企業現有的實體銷售系統服務而不是變成廠商的經銷商它可以既幫廠商實現精準化營銷也服務于消費者
賺中間差價的盈利模式對汽車電商行業不是特別現實王秋鳳認為市場上出現的另一種盈利模式是電商買斷尾貨車或者庫存車發售這也難成氣候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