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竹質毛衣針在他手中變“鐘樓”
一些普通的竹質毛衣針卻在楊本杰手中變成各具特色的古建筑四合院宮燈南門甚至鐘樓十多件竹編立體古建筑既是精美的裝飾品又有實用價值它們都可以作為小鳥或蟈蟈的家楊本杰說
55歲的楊本杰家住豐慶路一小區由于曾經做過鉗工再加上對古建筑有興趣手巧的他便于2004年起開始用竹毛衣針編一些簡單的宮燈樓閣幾年中楊本杰做出了上百件古建筑造型逼真工藝品西安南門上的吊橋與實物極為相似
最復雜的就是這個鐘樓了楊本杰拿起鐘樓造型的工藝品說為了把鐘樓的各個細微構造都觀察清楚他不僅多次到鐘樓觀察還找出鐘樓照片并放大畫在紙上再對比著做整個制作過程用了三個月每個細節都是楊本杰自己構思計算和連接每個連接都不能有錯不然就要重新開始總不能讓鐘樓成個歪的吧楊本杰邊調侃著邊打開了鐘樓上的幾扇小門原來那些都可以作為蟈蟈們的房子
為了制作這些既能觀賞又能使用的古建筑工藝品楊本杰用掉了成千上萬支毛衣針我們的古城西安最具特色的就是古建筑住在高樓林立的大城市里的人們已經越來越難見到了楊本杰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參加世園會把自己的古建筑工藝品向全世界的游客展示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