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環評必須付諸實踐
戰略環評必須付諸實踐
經濟社會環境必須相互協調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與建設項目環評不同戰略環評處于整個決策鏈的最高端是對政策規劃或計劃及其替代方案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規范的系統的綜合評價它是將可持續發展戰略從宏觀抽象概念落實到實際具體方案的橋梁是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的制度化保障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廣的規劃環評就是戰略環評的一個類型
戰略環評制度由來已久美國1969年《國家環境政策法》中提出在對人類環境質量具有重大影響的每一項建議或立法建議報告和其他重大聯邦行動中均應由負責官員提供關于該行動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說明上世紀70年代中期歐美其他國家開始將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用擴展到戰略層次上世紀80年代末戰略環評開始被廣泛接受作用于戰略實施全過程政策計劃規劃項目新的環境影響評價體系逐漸形成如今美國加拿大日本等許多國家都建立了戰略環評系統
對于中國而言戰略環評是扭轉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緊張困局的有力武器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較快發展但由于過去在制定重大經濟政策時很少考慮可能產生的環境后果結果引發了大面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盡管國家每年花費大量財力治理和改善環境但是環境綜合質量仍然面臨嚴峻形勢要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就要轉變拼資源拼環境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這就必須從決策入手從宏觀角度出發根據現有的資源與環境承載能力制訂出適合我國長時期發展的各項政策并進行戰略環境影響評價
對整個環評制度體系而言開展戰略環評是一種必然的選擇我們原來只注重對建設項目開展環評但建設項目處于整個決策鏈的末端只能補救小范圍的環境損害無法從源頭上保護環境而開展戰略環評將實現從微觀到宏觀從尾部到源頭從枝節到主干從操作到決策的轉變和飛躍因此在2003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環境影響評價法》中確定了戰略環評的地位明確要求對土地利用規劃區域流域海域開發規劃和10類專項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這是對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重大完善
規劃環評是戰略環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戰略環評的切入點推進規劃環評就是推進戰略環評它把環保審查的閘門從原先項目實施階段前移到政府決策階段從對單體項目的檢驗擴大到對規劃全局的審視目前規劃環評正在一些行業或地區鋪開實施效果顯著如《全國林紙一體化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環評工作的完成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層面的規劃環評塔里木河流域瀾滄江中下游等流域開發利用規劃的環評也陸續展開再如上海市與河北省對規劃環評發布了政府令和文件以推動轄區內的規劃環評就在前不久備受爭議的廈門海滄PX項目再次使規劃環評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國家環保總局表示將立即對廈門市全區域進行規劃環評
誠然規劃環評可以解決許多環境問題但規劃環評的層次仍不夠許多更大的環境問題需要在更高層次即大政策層面予以解決要通過戰略環評保證使政策法規和計劃等符合科學發展觀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因此戰略環評以其創新的內涵和模式被推到了前臺
開展戰略環評的難度不小但可喜的是內蒙古自治區已在全國率先進行了省區一級發展規劃綱要的戰略環評表示將充分利用好戰略環評的研究成果如加快構筑北方生態屏障充分考慮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因素適度下調煤炭產能等緊接著湖北省十一五規劃綱要戰略環評被列入全國試點武漢市成為我國首個通過城市總體規劃戰略環評的城市這些地區能將環境與經濟發展統籌起來考慮把戰略環評付諸實踐可謂是一種有遠見的創舉勢必會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積極的影響勢必會極大地促進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與恢復
時下我國各個地方和行業都在制訂并實行著十一五發展規劃如果都能像上述地區一樣把戰略環評或規劃環評研究列入重要日程那我國離實現全面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就更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