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副產氮肥性價比高 出口東南亞成企業首選
化工網訊近日第12屆東亞及東南亞土壤學聯合會會議在南京召開中國副產氮肥工作組(BNW)相關負責人在會上指出中國的副產氮肥具有高性價比的優勢在東南亞國家有巨大的潛在市場
副產氮肥主要指氯化銨和硫酸銨氯化銨是聯堿法生產純堿的副產品BNW是中國純堿工業協會與中國氮肥工業協會發起成立的專門工作組致力于推廣氯化銨硫酸銨等副產氮肥以及以副產氮肥為原料生產的復合肥中國純堿工業協會理事長BNW負責人王錫嶺在專題報告中指出氯化銨硫酸銨等副產氮肥在中國已經推廣使用多年以副產氮肥為主要氮源生產的復混肥料已經廣泛應用隨著聯堿工業和脫硫等環保工藝副產氮肥產量的不斷增加中國需要將副產氮肥推向國際
據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多為農業國家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的需求量較大東南亞南亞等地區因受經濟條件裝備技術等條件限制化肥生產不能自給氮肥磷復肥和鉀肥大多依賴進口為我國解決化肥產能過剩帶來了機遇
受之前研究影響普遍認為含氯化肥需要慎重使用但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華研究員介紹通過對糧棉麻油糖料果樹蔬菜等作物進行多點田間試驗和定位監測結果顯示除果樹外施用氯化銨的肥效與無氯化肥相當在水稻和多數蔬菜上還稍好適量合理施用對作物品質無不良影響
東南亞地區氯化銨作為肥料有巨大的潛在市場按目前施肥水平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5國在水稻生產上約需氮肥折合氯化銨1514萬~3028萬噸如果考慮到玉米以及其它經濟作物則市場潛力更大
本次會議由東亞及東南亞土壤學聯合會主辦中國土壤學會以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同承辦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