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 國產芯片首次用于北斗導航衛星
趙元富團隊在攻關
拐進熱鬧的北京南中軸線進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旁邊的一處院子頓時清靜了許多梧桐綠意盎然科研樓錯落有致在這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772所所長趙元富團隊研制出的國產CPU芯片首次全部使用在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上為了這一天趙元富和他的團隊走過了10年
此次登上北斗雙星的宇航級國產CPU芯片產品性能已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某些抗輻射指標上我們比國外的一些產品還更有優勢趙元富自信地說
一條道路
核心芯片關乎信息安全要掌握核心技術只能走自主研發之路
趙元富是江西進賢人還是放牛娃時他就一直好奇半導體收音機何以能發出響聲上大學時他選了半導體物理和器件專業1983年趙元富在我國著名航天微電子技術專家黃敞先生的指導下攻讀碩士學位開始從事抗輻射技術研究從此他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抗輻射技術對國家航天發展的重要作用核心技術是無法依靠別人的這是基礎能力趙元富回憶道
信息安全是國家戰略問題其硬件支撐就是核心芯片目前我國芯片主要依賴進口我國每年因芯片進口要花費2000多億美元和進口石油的花費差不多對于空間應用的芯片而言還要具有抗輻射等特殊性能因為宇宙空間環境極為復雜大量的空間粒子輻射會導致星上電路性能退化甚至功能失效對衛星造成致命打擊
但除了航天員誰也沒有去過太空要在地球上把太空里可能遇到的問題想清楚難度可想而知
拿芯片來說百姓日常使用的手機等電子產品被稱為電子行業而航天器上使用的芯片要經受太空嚴酷環境的考驗因其特殊需求被稱為行業電子1996年趙元富得到一次出國研究的機會在兩年多研究中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國內外抗輻射技術的巨大差距面對外國導師提供的工作機會趙元富最終還是選擇回國對他而言回國無需答案既然選擇了研發中國芯就得走到底
這個被喻為衛星大腦和心臟的家伙體現了中國航天的核心基礎技術能力趙元富自豪地說為了實現中國航天芯片的自主可控不管多難我們都要想辦法
|
一大難題
堅持了十數年只為攻克芯片設計難關用低成本研制抗輻射芯片
要讓航空芯片抗輻射應該怎么做?以往有個笨辦法給電路穿上厚厚的外衣但這將使器件重量大幅增加;另外還可以試著改變制造工藝但這樣投入巨大如何低成本地研制出抗輻射芯片成為困擾世界各國科學家的難題
1998年回國后趙元富帶領團隊鉆研我國星用元器件抗輻射方面的技術特點和落后原因1999年他提出一個低成本的設計加固思路即加固集成電路研制的技術路線只需利用民用集成電路制造生產線在設計環節而非制造環節就能研制出抗輻射的宇航集成電路
這樣一來抗輻射難度就全部轉移到了芯片設計上而抗輻射芯片設計又是個世界性難題趙元富團隊剛開始工作兩三年都沒理出頭緒為了打造高可靠的中國芯772所的抗輻射芯片都要經過地面模擬太空輻射環境下的試驗驗證與評估為完成更多產品的輻射試驗團隊成員需要盡快進入密封的真空輻射罐中更換剛剛輻射完的試驗樣品再準備下一輪試驗而每次輻射試驗一般至少需要24小時甚至幾天不間斷進行為了試驗的無縫對接團隊成員餓了吃泡面困了打地鋪連續緊盯幾十個小時成了家常便飯
堅定堅持堅守就這樣靜靜守候在抗輻射技術領域十數年趙元富和他的團隊在抗輻射技術領域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取得各類專利200多項如今772所已構建了我國獨具特色的抗輻射集成電路研制平臺
一個夢想
要自主不要仿制把航天當作畢生事業自主研發總能找到出路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要讓中國芯在太空閃耀趙元富和他的團隊首先選取王冠上的鉆石抗輻射中央處理器作為技術應用的核心攻關產品
在研制初期就把目標鎖定在自主研發國際新一代宇航用CPU上而非走仿制之路趙元富深思熟慮我們仿出來了人家更新升級的CPU又出來了仿制的產品沒有競爭優勢
這個中央處理器看起來只有拇指甲大小卻有著大腦的復雜和精細由于研發初期當時國際上新一代的宇航用CPU并沒有實際產品只有大致的思路和概念一切都幾乎從零開始從我們開始抗輻射技術的研究算起至今15年了如果從這個項目立項算起也是十年磨一劍談起首枚國產CPU研制的坎坷歷程時趙元富卻說得云淡風輕航天事業聚集起一批科學家他們一直把航天當作自己畢生事業持之以恒總能找到些出路
趙元富團隊研制的這枚國產CPU不僅速度更高接口類型更多可變性更強也更適合衛星不同功能組件的需求做好一款國產宇航用CPU不僅要把芯片本身做好還要構建‘芯片+軟件+生態環境’的國產化模式對于中國芯趙元富有更深遠的考慮
正因此如今中國芯表現越來越出色除CPU外此次北斗雙星上的數據總線電路轉換器存儲器等近40款產品均為772所研制和生產這也是中國衛星首次成體系地批量使用國產芯片對航天工程的自主可控和創新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衛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趙元富笑言只有建立相對獨立完整的產品體系才能讓衛星高可靠運行更有保障
不僅如此772所研制的宇航用集成電路還獲得國外訂單從原來引進來到現在走出去趙元富期待能見證我國航天微電子發展的重要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