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八十憶過年
人到八十可憶之事很多但最難忘之事是小時過年現在想起來如食橄欖回味無窮
我是江西鄱陽人家住鄱陽鎮鄱陽古名番邑又稱饒州可算古城范仲淹就當過饒州知州小城還算繁華麻石街道磚木瓦屋商店集中在東門口街道兩邊沿河有些商行沾鄱陽湖的福解放前鄱陽號稱魚米之鄉在農業社會有米有魚是一大優勢水路也方便每逢過年家家門上都端端正正貼上大紅對聯大多是年關時賣字為生的人寫的有點水平尤其是商家門上的對聯更加氣派工整除夕整夜鞭炮聲不斷小城是熟人社會直到元宵路上來來往往的人見面拱手個個拜年年味十足
我家是開漁行的算是小康之家和所有小孩一樣我最高興的事是過年一入臘月天天盼天天算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從爆竹散發的硫黃味里聞到濃濃的年味過年最累的是我媽忙著做米酒熬凍米糖準備年夜飯我滿屋跑來跑去高興不已最喜歡的是圍著熬糖鍋轉等著吃起鍋后的鍋巴又酥又脆又甜大概童年吃過的最喜歡的東西那種味道此生不可再得是永遠的夢
除夕守歲紅燭映照貼在窗戶上的剪紙和門上的對聯全家圍著炭火盆我依偎在母親身邊當時只道最平常自己結婚生子特別是年老后才品出其中的愛燭光搖曳炭火紅門神窗花春意濃瑞雪欣喜漫天舞爆竹聲聲家家同守歲最盼天亮早包包多多磕頭蟲此情此景尚可憶只是已成白頭翁
初一最高興的是去外婆家拜年外婆家在管驛前離我家大約二里路管驛前是古代鄱陽湖水道的一個驛站戶不過百都是靠捕魚為生的漁民女孩從七八歲開始就削卡子卡子是一種原始的捕魚工具女孩陪嫁的東西就是自己從小用削卡子賺的錢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我爺爺輩也是漁民我家祖屋在管驛前到外婆家拜年最忙都連親帶故家家要到新年失禮這可不是小事我父親老教我說新春不拜年平素無來往家家都用醪糟煮蛋炸年糕招待還都有個說法蛋是元寶年糕是 高升寓意是升官發財開始滿口生香幾家下來肚子發脹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外婆家的黃芽魚煮米粉和藕丸子去年回鄉時寫過一首詩其中頸聯是藕丸聊解思鄉渴黃芽魚香憶親情指的就是這件事不是鄱陽人很難理解這兩種菜肴中包含的深深思鄉之情思親之情思年之情
在外六十多年很少回家過年從1953年來北京也已五十八年過了這么多年再也沒有小時的年味人到老年年味會淡如今社會發展生活富裕大城市的孩子們對過年大魚大肉新衣新帽不太感興趣他們天天過年但對我來說增加了另一種樂趣這就是新年兒孫們回家團聚當我把壓歲錢塞到外孫女手中時我的疼愛之情比她的高興之情濃多了送壓歲錢的比收壓歲錢的高興和我們小時真的不同社會變了
確實社會在變年味在變過年的方式也在變但對中國人來說多少年來有一點不變這就是在外的孩子不論多遠都要想方設法回家過年父母則千方百計要讓孩子們在過年時感受到家的親情溫暖我自己也是這樣看到兒子夫婦每年不管多忙都要回國看到老伴為他們在廚下忙個不停不禁想起當年我媽媽對我的情景蓮子有芯人有根風雨何能阻歸程窗外星空天撒花廚下慈母燴情深猶記當年圍爐夜米酒飄香雪迎春不意此生京城老臥聽鞭炮夢難成
當代社會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難得與子女在一起過年是子女對父母的情父母對兒孫們的愛最集中的一次爆發這些年不再在家里做年夜飯都是在飯館中定餐總覺得缺了點什么不過不管過年的方式如何變親情與愛不會變這就是中國人過年真正的人文蘊涵這也可稱為中國人的年文化吧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