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消失的街巷設標示牌是提示也是警示
近日,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已通過了專家審議,正在報送審批規劃提出要建立歷史信息標識系統,設立標示牌標注已消失的歷史公共建筑傳統街巷路名等相關歷史信息對于消失的三座城門也將進行重新標注對已經消失的歷史公共建筑傳統街巷路名進行標注,有人認為這是保留歷史記憶,也有人認為沒有這個必要對此,你怎么看?
正方
標注老街名,更有歷史味兒
@馮勇:這有利于保留市民的歷史記憶老街巷老建筑是我們城市發展沿革中不可或缺的一段基因對其標注,利于后人從標示牌中去追尋認識和理解先輩的生活軌跡,對于提升城市的文化認同感與凝聚力,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孫式建:通過建立歷史信息標識系統,可以保留老街巷老建筑的文化內涵即便是傳統街巷和歷史公共建筑消失了,其仍可以擁有鮮活的歷史博大的文化和偉大的生命同時,建立歷史信息標識系統,對于一些剛來濟南學習工作生活的新濟南人來講,也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陶玉山:這也能起到警醒作用,提醒人們對歷史建筑傳統街巷的保護城市發展建設,不能總是以犧牲歷史建筑和傳統街巷為代價這些代表我們城市歷史的實物,和現代化城市不是格格不入的,而是完全可以并存,相得益彰的
@任善昆:應盡快把標注消失的老街巷工作落到實處隨著舊城改造,一些有著厚重歷史淵源和豐富文化底蘊的建筑街巷在濟南版圖上消失了對已經消失的歷史公共建筑傳統街巷進行標注是可喜可賀之事,這是對歷史的尊重
反方
歷史風貌不再,重提舊名意義不大
@崔屹:保護歷史文化名城,應重在對現存的歷史文物古建筑的保護,避免因人為原因過早消失對于已經消失的歷史公共建筑傳統街巷,重點應放在歷史資料的收集整理保存挖掘上,功夫應下在博物館檔案館里在消失了的遺跡故地豎立一個小標示牌,則破壞了現有城市建筑城市風格的整體和諧,容易弄巧成拙顯得不倫不類
@田華:既然已經改頭換面,舊貌換新顏,只是放個標示牌在那里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人們無法憑空想象標示牌所標注的內容還不如在其所屬轄區內建立并永久保留歷史公共建筑及傳統街巷展示室,用圖片及文字相結合的方式直觀地向來訪者展現歷史公共建筑及傳統街巷的完美原貌及相關知識
@鞏姍:難道標注這些單薄的街巷的名字就能喚起對歷史的記憶嗎?有些街巷名含生僻的字形,總會讓人覺得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過多的形式化標注反倒是對歷史的驚擾
@趙守翠:以文字或圖片進行說明,具有認知層面的局限性,與實景實物存在差距即便標注了何時何地存在過何種歷史印記,單從標注內容上來看,簡單膚淺的文字說明,無法還原原汁原味的場景對于市民而言,對于標示牌一瞥而過,難以觸及思想深處,銘記歷史恐怕最終會成為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