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機械小鎮上的父輩和“繼承者”
《拼實惠》拼得越多實惠越多
顏悅服飾吊牌 杭州印刷廠家直銷
加厚支架行軍床 正品工廠直銷
直銷定做婚慶充氣帳篷 應急救援醫療帳篷
采購助手010-61723967 康女士(手機端點擊號碼呼入)
QQ采購 1472931683
每個人不一定能擁有自己的黃金時代但每個人總會有自己的最好時光
紡織機械小鎮上的父輩和繼承者
除夕的中午張榮擦擦手把最后一盤菜芹菜香干炒肉絲端上桌此時桌子上的菜肴已經十分豐盛大部分是硬菜鲞燒雞紅燒肉煮螃蟹酸拌海蜇絲
阿興吃菜這一年算是順順利利結束了希望我們來年更好張榮夾起一只螃蟹放到阿興的面前你這次回家過了春節可要早點過來這里全靠你了阿興是四川人是張榮廠里唯一的工人手上有技術人也勤快張榮沒有怠慢他給的薪酬不低一日三餐也都在一起吃飯像一家人一樣
老板你人這么好我過完元宵節就來上工阿興舉起酒杯爽快地跟張榮一干而盡
張榮的廠原先也有十多名工人但這幾年廠子在慢慢收縮不僅是因為這幾年生意難做而且最大的主因是后繼無人
小鎮上的繼承者們并不是那么容易能接住父輩的盤
下崗潮引發創業潮
齊賢鎮位于紹興市柯橋區北部在一切都屬于國有公有的時代這里已經是一個紡織機械制造大鎮家家戶戶端的都是紡織機械廠的飯碗
也正因如此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國有企業改制的風潮吹遍整個中國各地的鄉鎮企業紛紛倒閉時這個小鎮亦不能幸免紡織機械制造廠有大批工人下崗他們需要自謀出路
張榮也是這一批下崗工人大軍中的一員即使他是一家鄉鎮紡織機械企業的生產廠長張榮從一線技術工摸爬滾打到廠長的位子雖然位子沒有了但是技術沒有丟從廠里出來后他去了幾家私人企業當技術員也時常接蕭山杭州等地的活走穴賺錢
但是從管別人到被別人管其中的落差讓張榮并不太甘心這輩子就這樣過下去畢竟才40多歲的他正在年富力強的鼎盛期終于在上世紀90年代末他決定自己開一家廠而他的勇氣基于3點手里的技術當廠長積累的人脈大概30分鐘車程就能到的柯橋輕紡城
在柯橋輕紡城我看到運貨的大卡車一輛接一輛地進來出去熱鬧得不得了我就覺得如果能在這里找到機會我的廠一定能辦得起來一個技術工轉型成為一個商人張榮也是步步謹慎在柯橋輕紡城里轉悠了相當長的時間他發現這里的窗簾布生意特別好不僅內銷走俏外銷也非常火爆辦生產窗簾布的廠是不可能的根本就沒有資金來投入但是生產窗簾布配套的墜子技術含量不高投入的成本也不大會有點賺頭張榮口中的墜子就是掛在窗簾布下沿的東西起到把窗簾布拉直的作用
很快他購入了一家倒閉企業的幾間廠房買了十來臺機器雇了幾個工人自己做廠里的技術工鞭炮一放生產上馬廠子就這么辦了起來不承想這一嘗試讓張榮的事業迎來了第二春生意最好的時候廠里的工人有十幾個機器幾乎是24小時不眠不休隆隆作響
此時的中國正是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搭乘著經濟快速發展的列車柯橋輕紡城也在不斷擴容壯大并逐步成為全國規模最大設備最齊全經營品種最多的紡織品集散中心
而距離這個中心大概30分鐘車程的小鎮人們在度過下崗的失意期后有勇氣的人都跟張榮一樣背靠柯橋輕紡城這棵大樹紛紛開起各種跟紡織機械制造有關的廠作坊做得冒尖的幾個到現在都成立了企業公司
那時的小鎮上10個人里面起碼5個是老板路上大家見面打招呼都是稱呼某某老板當時真的好賺錢開廠沒有賠的但是這幾年來大環境不太好錢不太好賺了張榮創業的那幾年正是自主創業的最好時光不少人賺得盆滿缽滿小鎮上也有了身家過億的老板
但后幾年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紡織業遭遇轉型陣痛技術含量不高體量較小的廠和小作坊生存也越來越艱難它們正在經歷自然生態法則的優勝劣汰
父與子的傳與接
大年初一張程張榮的兒子開著嶄新的奧迪Q3走親戚這輛車是年前新買的牌照還沒上
原先張程準備買一輛帕薩特被張榮否決了理由是一輛烏黑的車開出去一點都沒派頭這么多年車子換過好幾輛都不是好車這次既然決定要買車那還是要拿得出手一點最后商討決定買了這輛37萬多元的奧迪Q3張榮覺得還算滿意開出去既不是那么高調也不會太差中等就可以錢還是要存點起來的
廠子雖然還撐在那里但工人只有一個產量大大不如以前賺點錢是為了不至于讓自己坐吃山空
未來是繼續辦廠還是收山養老張榮其實有點糾結目前看來廠子如果辦下去其實盈利還是不錯的真要這么收攤了內心是不舍的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要繼續開這個廠張榮覺得自己有點力不從心體力跟不上如果兒子能接手那是最好的但是唉
在小鎮上子承父業是相當普遍的周邊有不少接棒父輩事業的第二代比如鄰居孫家的小孫子就在父親的印染廠打工從最底層干起來拿普通員工的薪資再比如遠親朱家的兒子目前他和朋友正在打造自己的事業版圖但他的父親已經有了把自己手里的企業交給兒子的打算
我也想過把這個廠交給他但是他不是做生意的料張程現在也在廠里做拉貨送貨等外跑的活都是他在干但是說到廠里的經營管理他是一竅不通最讓張榮不放心的是兒子性格耿直讓他出去收欠款每次不僅收不回錢還回回跟對方大吵搞糟了關系還要張榮去彌補他完全不會察言觀色明知道收不回錢就好好跟人家說下次再去總之他就不是做生意的料
對于父親想讓他接管廠里的事情張程是反對的他知道自己的性子太直并不是做生意的料從學校出來后他想的就是進一家事業單位當個普通員工輕松地拿一份工資我就沒想過開廠當老板也不想自己創業父母這10多年來用心打拼這么辛苦掙下這份家業我不想敗在我的手里張程甚至勸父母把廠收了他可以隨便找一家企業打打工每個月掙三四千塊錢他也滿足至少沒那么多煩心事
父子倆關于接還是不接也已經斗爭多年一直分不出勝負最近一年張榮隱隱有松口的打算畢竟兒子不愿意接受強逼他接盤到頭來辛苦的還是愛操心的父母兒孫自有兒孫福張榮說雖然廠不辦但是廠房可以拿來出租之前已經把老街上沿河的一排房子買了下來出租給別人做過超市將來出租或者干點其他事情也可以兒孫輩的事我們也操心不過來他們平平安安就好以后有什么發展就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
<記者手記>
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真是一個撐死膽大餓死膽小的時代如我父輩謹慎小心安分守己注定是替他人打一輩子工如張榮輩大膽試水勇于嘗新掙下一份家業庇佑子孫也不在少數
未來就是那么未知在國有鄉鎮企業當又紅又專的工人時誰會想到將來會有下崗的一天下崗在家面臨自謀出路時誰又承想自主創業能當上老板正擼袖子準備大刀闊斧地干一場誰又想到外界大環境的變化迫使自己不得不轉型終于靠著努力毅力把廠堅持辦下來誰又想到沒有人來接盤
小鎮上的子承父業比比皆是像張程這樣放棄接手父輩事業的繼承者也不在少數張榮可以包容兒子的任性一事無成張榮說子孫沒有能力但一定要走父輩安排好的路這對兩代人都是負擔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
誰又知道未來是怎樣的?在未知的時代或許在父輩時是好的在子孫輩未必是最佳的每個人不一定能擁有自己的黃金時代但每個人總會有自己的最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