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刨子聲,聲聲入耳……
在當下這個喜歡追熱點的網絡時代傳統老手藝以及和它們相關的守藝人顯然都已變成小眾好在還有部分懷揣傳承夢想的年輕人開始回歸和探索傳統讓那些永恒的技藝延續下去為了表達對這些年輕守藝人的敬意《都市女報》今起推出尋找泉城年輕守藝人系列報道為他們點贊
偌大的手工體驗區內除了鑿子雕刻木頭的簌簌聲沒有其他雜音張曉敏同其他十多名木工愛好者一樣埋頭專注于手中的木制品制作幾個小時不分神在濟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潛心于這類木工俱樂部化身為木匠享受專注做事情的幸福
耗時耗力 老手藝被漸漸遺忘
張曉敏常去的是匠杺社木工俱樂部這個俱樂部背后是7名年輕人組成的團隊年齡最大的是老板紀宇在匠杺社木工俱樂部負責人王磊眼里1986年出生的紀宇是一個對生活有情懷的人
紀宇同木工結緣與他去年在杭州做的一個燕尾榫盒子有關去朋友家里朋友拿出一把北歐風格的牛角椅特別漂亮面對眼前做工精致的椅子紀宇很難相信這件藝術品出自朋友之手當他實地操作做出了一個燕尾榫盒子后一下子喜歡上了這個手藝活兒回到濟南便開了木工俱樂部
從矩形完成到木質手鐲的內外側修形張曉敏已經花費了近3個小時仍未結束木工確實是個耗時的活兒以一把簡單的勺子來說從畫形到成品需要近5個小時王磊說一個小伙子曾經從早上9:00到下午17:00耗時一天才將勺子制作成功
在這個講究效率的時代時間成本成為最大的成本或許正是因為木工制作的高耗時木匠這個考驗手藝和耐心的職業離我們越來越遠
在傳統手藝漸行漸遠的當下在工作和生活追求快節奏的今天我們需要靜下心來專注地去做點東西張曉敏告訴記者為了這份專注她專門請了年假去學習體會返璞歸真的感覺
一批年輕人化身守藝人
在老手藝消失與傳承的當口以紀宇為代表的一批年輕人開始追尋傳統手藝人的足跡摒棄聒噪化身泉城守藝人守護老一輩兒留下來的智慧在這些年輕人中有山東建筑大學魯班工坊的負責人也有學機械專業和美術專業出身的設計制造師紀宇和王磊兩名非專業的木匠也在用匠人的態度要求著自己
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李宗盛《致匠心》的廣告中這句廣告語被廣為傳揚為了向傳統老手藝致敬這句話被印在了匠杺社木工俱樂部西側墻面的顯眼位置也被很多匠人以及具有匠心精神的普通人牢記在心里直戳生活的意義
或許受匠人精神感召或許是對傳統老手藝的不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回歸從前的感覺從早晨到晚上可以一整天都呆在工作室里完全沉浸在木工制作的世界里一天下來連我自己都驚訝木工愛好者李斯文告訴記者在現代這個講究效率和科技的時代他雖然沒有老一輩兒對木工的執念但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參與感受木工的魅力
大學畢業 她選擇做一名木匠
今年6月份22歲的曹秀明從山東師范大學畢業后沒有聽從父母的建議而是遵從內心成為一名木匠學習美術綜合繪畫類專業的她更愿意在傳統手藝的基礎上加入一些現代創意元素讓老手藝行當更加吸引年輕人群體
從事這類行業的人內心都很穩不浮躁喜歡安靜下來的感覺曹秀明說這種能靜下來的感覺讓她著迷每當做完一件手工藝品內心很滿足
為了傳承老手藝讓更多地人加入到木匠行列王磊打算將傳統和現代的木工技藝相結合起來并在現有的純木工制作基礎上融入皮具元素在他看來工匠手工打造出來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當體驗者化身木匠專注于木制品制作時成品也必將飽含情感和誠意而這或許是傳統手藝人堅持老行當最好的理由也是對曹秀明這些年輕人甘愿化身守藝人最佳的解釋 如同木工愛好者張曉敏所言我們應該感謝現在的守藝人有了他們的堅持我們才能重逢那久違了的刨子聲鑿子雕刻木頭的簌簌聲和彌漫在空氣中的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