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 IMAC 背后的故事
今年的早些時間那個蘋果設計Macintosh的最高機密實驗室被一個小危機折磨得不行他們需要重新設計與新iMac電腦配套的那個鼠標這個名叫MagicMouse2的輸入設備外形與前代類似但是在內部和底部設計上完全不同主要是因為蘋果需要把原來的堿性電池換成可充電的鋰電池
危機鼠標聲音不對
到了整個工作流程的后期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專門設計的內置鋰電池非常貼合為避免與內置電池沖突而設計的天線也運作良好
但有一件事完全無法接受
鼠標的聲音不對味
當我為iMac系列發布新產品而來成為第一個進入輸入設備設計實驗室的記者時蘋果的工程部負責人KateBergeron和JohnTernus給我講了這個故事就像往常一樣這次迭代介乎于小進步和重新發明之間也增添了一些功能來讓現在的iMac用戶不爽的Windows用戶和猶豫的首次購買者掏錢
這次最顯著的一個改變是把Retina屏幕引入到蘋果全部產品線較小的21.5英寸iMac配置4KRetina顯示屏而27英寸產品均使用驚艷的5K屏幕這些屏幕還用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技術能顯示更豐富的色彩更驚人的照片細節和更銳利的文字
另外一個大改進是全新的輸入外設無線鍵盤觸控板和鼠標和以往的藍牙設備不一樣新外設拋棄了經常要換的一次性電池使用了像iPhone和iPad一樣可以用lightning接口充電的鋰電池
MagicTrackpad2還整合了ForceTouch功能該功能首先應用在AppleWatch上后來分別出現在了Macbook和iPhone6s上(ForceTouch是一種用大力摁壓代替點擊的技術根據不同軟件有不同的效果)新iMac的微處理器和圖片處理芯片也得到升級而價錢跟以前的型號完全一樣不過就像所有蘋果的產品對細節的強調已經近乎狂熱
深夜在蘋果總部幾英里外的一間不起眼的工作室里對鼠標聲音的質疑引起了一陣驚愕這是輸入設備設計實驗室員工們習慣把這里稱作VallcoParkway辦公室所在的街道名外人很少走進過那扇門門后邊是一系列不尋常的機器專門對各種最新的蘋果硬件進行測試它們被用來解決這個噪音不對的問題
罪魁禍首似乎是那個在鼠標底部小小的聚碳酸酯腳墊蘋果生態系統產品和科技VPBergeron說我們改變了底部結構這影響了摩擦的聲音(那個部門名稱的意思是你敲打的是她的鍵盤)
當設計上一款鼠標的時候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在測量腳墊材質幾何結構等事情上所以當你在桌上滑動它的時候手感聲音都很好MaciPad生態系統和音頻設備工程部VPTerus說但是當你改變了產品的質量和共振頻率時突然間我們之前喜歡的腳墊就變得不好用了它不再是我們想要的了
究竟出了什么問題?
它改變了某種聲音2001年加入的Ternus說它們都會發出噪音但這次聲音不對我們需要找到對的聲音2002年加入的Bergeron同意這種說法沒錯那聲音不對你就是沒法喜歡
蘋果能成為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公司有非常多的原因比如蒂姆庫克(TimCook)被譽為一個供應鏈大師他內化了前任領導強力灌輸在公司文化中的對創新的專注JonyIve因為把蘋果變為一個設計標桿而引起全球的追捧蘋果的市場和品牌策略樹立了行業標準設計傳統產品桌面電腦的實驗室也是蘋果成功的原因之一
死磕細節
一丁點不完美的噪音不會殺死一款產品甚至連一個正式的bug也算不上但是蘋果的工程師們卻耗盡心思確保新iMac的MagicMouse2在滑過桌面時能發出更好聽的聲音
(蘋果全球產品營銷高級副總裁PhilSchiller)
為什么要為桌面電腦費勁?
當然對iMac而言更大的問題是為什么要在臺式機費勁?畢竟一個月前蘋果CEO庫克在炫耀新的大iPad時還曾說過iPad最清晰地表達了個人計算的未來那意味著iMac將成為褪色歷史的遺跡?喬布斯自己曾于2010年5月在D大會上也曾預言PC的命運就像卡車它們仍然會存在但用的人會越來越少移動時代我們是否可以說哪怕再耀眼的新iMac也不過是索然無味的計算機器?
沒那么簡單蘋果全球產品營銷高級副總裁PhilSchiller說我們身處一個美妙的時代不同的產品在競相走進人們的數字生活這很棒我們熱愛這個時代給消費者奉上的選擇背后有我們漫長而深入的思考
首先是iPad它能做許多你本想在電腦上做的事情功能是如此豐富以至于人們會選擇把它當做主力計算設備它完全可以堪當其任iPadPro更是如此但這也不是所有人的選擇也有人認為沒有產品能像Mac一樣滿足他們生活所需
事實上Schiller對于蘋果產品線有一整套哲學理論粗略言之理想狀態下你應該用最小的設備完成盡可能多的任務然后才著手研究最大的設備
他們都是電腦每一臺蘋果產品都為電腦增添了個性每一臺都擁有歷久彌新的簡約外形手表的任務是讓人在手腕上做更多的事這樣你就不必那么頻繁地掏出手機手機的任務是擁有盡可能豐富的功能或許能讓你不再需要iPad它應該一直為這個使命努力
iPad的任務應該是要變得足夠強大讓你不再需要筆記本你甚至會說‘為什么我會需要筆記本?我可以加個鍵盤啊我可以用iPad滿足一切需求’筆記本的任務是讓你不再需要臺式機它已經為此努力了十年至于身處這條線索尾端的可憐的臺式機它的任務是什么?
iMac的使命
它的任務是去挑戰我們對電腦能力的認知并變得越來越強大不斷做出其他電腦都沒有做過的事情強大的功能和性能就是我們需要臺式機的原因但假如臺式機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與筆記本競爭變得更輕更薄它就不需要那么強大的功能和性能了
這就將我們帶回了iMac產品線忽略賺錢主要靠大賣iPhone的事實蘋果仍然把Mac當做生意里重要部分據Schiller所說這款iMac意義重大(每季度Mac銷量接近500萬臺但蘋果沒有將iMac數據單列出來)我們對iMac非常重視2001年加入蘋果的Mac產品營銷VPBrianCroll說
它的重要性超越了銷量在聯合創人回歸后的蘋果復興時期iMac是蘋果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產品新上映的《喬布斯傳》以1998年的iMac發布會作為結尾也不是湊巧為之在籌備發布會時我曾與喬布斯一起待過幾天他明確指出為消費者打造一款偉大的桌面電腦是絕對有必要的這是我們的靈魂他告訴我
某種意義上屏幕驚艷的RetinaiMac延續了過去的傳統屏幕是軟件的歌劇院喬布斯在第一臺iMac發布前告訴我蘋果在最新機型上打造了一個能容納《獅子王》的舞臺當然自2010年Retina屏幕在iPhone上出現早已注定新iMac將全線使用Retina屏幕它2012年加入了Macbook然后輪到iPad和AppleWatch我們真的真的想把Retina屏幕用在iMac上那種感覺能讓人尖叫Ternus說
Mac硬件高級主管TomBoger向我解釋道iMac的屏幕不僅融入了高分辨率還擁有新科技支持下的寬廣色域即使與目前售價2500美元的RetinaiMac相比新型號仍然有提升他說我們賦予新機更寬廣的色域也就是說它們能顯示更多的顏色所有高端顯示器都力求展現人眼能識別的所有顏色做起來并不容易
此前的業界標準叫做sRGB在可見光譜中捕捉了可觀的一部分如今蘋果的Retina屏幕能展示100%的sRGB色彩我們非常自豪許多顯示器根本不會追求顯示100%sRGB因此這非常棒Boger說大概十年前電影產業認為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因此他們創造了一種新的色彩標準P3比sRGB色域大25%由于支持P3這些iMac能展現更豐富的色彩
色彩是件大事但之前我們沒有資源去做Ternus說蘋果拿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通過一種新的LED編碼方式輸出高密度的紅色和綠色再通過色彩過濾器(colorfilter)完整呈現調色板上的色彩另一個方案是一項叫quantumdot的技術但由于工藝需要用到鎘這種有毒元素便被蘋果否決了最終我們與LED供應商找到了方向(前一種方案)滿足了我們所有需求而且沒有環保缺陷
這個技術的一個問題是對日常的用戶體驗能有多大的提升?在蘋果給我看的特定照片A/B測試中我確實能看出區別大色域優化的不僅僅是色彩還有更豐富的細節不過也別期望看到從iPhone照片中看出引人注目的區別P3效應只會在高像素圖片上爆發例如單反相機的raw格式圖片另一個影響體驗的問題是電影目前你還不能從iTunes下載4K電影
蘋果承認P3確實是針對專業市場的產品
專業人士對色彩的敏感度極高他們能立刻看到變化在哪里Croll說消費者看了只會說‘天啊我不知道為什么但它看起來更漂亮’
對于iMac多點觸控的正確答案是外設
不過還有個東西顯然沒有在新iMac上出現觸摸屏當微軟和其他公司堅信多點觸控應該延伸到屏幕上時蘋果覺得這是完全錯誤的從人體工學的角度我們對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我們相信在桌面電腦的使用場景伸手使用觸控界面是不舒適的Schiller說
iOS從一開始就圍繞多點觸控體驗設計你不需要鼠標界面的那些東西例如移動光標或是手指點不到的關閉按鍵而MacOS從一開始就是為非直接操控機制設計的這兩個世界的區別是有意為之這是件好事我們可以圍繞每個世界的最佳體驗進行優化而不會把它們揉在一起成為‘一個最小公約數’的體驗
說起微軟Schiller說他看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評但沒有測試過上周發布的新產品他提到微軟全面進入電腦硬件無疑是對蘋果一貫做法遲來的認可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在一次發布會上驗證了這么多蘋果的經驗并奉我們為黃金準則這是很大的贊美
蘋果仍然堅持在全產品線上使用多點觸控但他們相信在桌面上觸控應該是把手放在桌面的體驗蘋果把移動操作系統中的多點觸控手勢系統地引進桌面電腦外設中例如MagicMouse和MagicTrackpad新輸入設備內置了可充電電池這或許是讓許多人記住這代iMac的亮點動機就是環保
Schiller還提到放棄時常需要更換的AA電池蘋果帶毒的腳印會越來越少新外設只需充電兩小時就能提供一個月的續航如果你不記得電量水平只要連上USB接口幾分鐘就能保證你半日工作無憂另外那些曾為藍牙連接苦惱的人也會愉快地發現鼠標和鍵盤一插入就能瞬間匹配上
為了在這些外設里安置電池Mac團隊需要重做大量的設計直到現在無線鍵盤和觸控板在最上方還都是有一個小小的卷筒型電池槽它會決定整個用戶體驗創造出蘋果人所稱的跳水板效果
對于鍵盤來說把電池槽移走意味著蘋果可以在減少設備體積的同時把按鍵做得更大我們在今年早些時間花了很長的時間來改進輸入設備的技術就像在MacBook上那樣最后我們終于找到突破口精確的按鍵打字體驗確實是我們致力追求的Bergeron說
盡管MagicKeyboard的鍵帽比前一代大但Bergeron向我展示了一個擁有更大鍵帽的原型我們在這上面做了非常多的改進以至于走向了一個極端所以我們又稍稍地走了回來結果是產品具有了極簡風格我們在上面放置了盡量多的按鍵而最大程度地減少了鍵盤的面積讓它在桌面占據更少的位置它比前一代輕但依然堅實
MagicTrackpad2的設計做出了天翻地覆的大改它的觸控面積比上一代大了29%足以應對iOS生態中的多點觸控體驗完整的觸控體驗要求一個更大的觸控板Croll說我們相信iMac會是非常好的觸控設備當你的手臂平放在桌面因為它可以放在任何地方無論用戶點擊哪里都能得到相同力度的反饋另外它由高質量的玻璃制成并通過了跌落測試但能夠支持ForceTouch可能是它最重要的特性因為該特性進一步融合了電腦和手機的體驗
事實上把FroceTouch帶到電腦是Schiller的想法他希望把一個特性帶到蘋果全部的產品上蘋果第一次有這樣的想法是在它的手表上今年帶到了iPhone上而現在是iMac我們事實上是一個整合的隊伍Croll說開發iOS的人同時也在開發OSX所以他們的大腦中同時裝著兩個產品
iMac可能是卡車但蘋果正在確保它擁有運動型汽車所有的賣點
蘋果發布節奏背后的邏輯
蘋果是如何更新產品線的呢?我在設備設計實驗室看到的東西足以幫我解答這個謎題盡管在外界看來蘋果遵循著嚴格的產品發布時間表但高管們堅定信奉著OrsonWelles原則時機成熟前產品不會發布(OrsonWelles是一位美國演員曾在一個葡萄酒廣告中說時機成熟前我們一瓶葡萄酒都不賣譯者注)
以新的iMac為例新功能背后的動機各有不同Retina屏幕代表可行性ForceTouch代表必要性棄用一次性電池則代表虛榮心還有摩爾定律帶來的更快更便宜的元件(另有一點結合了硬盤和閃存的FusionDrive技術帶來快速大容量的儲存空間自發布以來價格降低了不少)
盡管沒有明確時間表一旦開發時限設定團隊就開始用專注于讓產品走出實驗室在開發新MagicMouse的時候研發人員發現鼠標按鍵的聲音不對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好聽的解決方案
幸運的是蘋果在VallcoParkway實驗室中有大量的機器可以用來解決這些問題有臺機器專門用來測量鼠標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有臺機器可以將鍵盤或鼠標放在隔音環境中非常精確地測量噪音的來源在噪音不對的案例中他們發現噪音來自新鼠標腳墊與平面的摩擦
舊款的MagicMouse與桌面的接觸面積很大不過這樣的設計在新的MagicMouse上效果并不好Bergeron說新MagicMouse的滑動粘滯感比較強雖然也在合理范圍之內不過不是我們想要的完美滑動
噪音不對就是這么來的
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設計新的高密度聚乙烯鼠標腳墊將腳墊移動到鼠標底部更加邊緣的部位這樣就能夠提供更好的體驗研究結果證明幾何學原則是影響新MagicMouse體驗最重要的因素在設計了幾個新的腳墊方案后研發團隊篩選出了最合適的方案Ternus向我們解釋了他們如何完成篩選
將工程和設計團隊的核心人員聚在一起觀察這些設計樣本當他們一致地說出‘就是這個聽起來真不錯’的時候我們就采用那個方案
這個程序會不斷在其他議題上進行盡管從事了那么多年的Mac研發我們仍有很多事情要做這個工作就像是過山車一趟跑完你又會跑到入口再來一次要做的事太多了
可想而知下一代iMac的開發已經啟動了但他們沒有向我展示那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