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類藥物治療HBV相關肝硬化近、遠期療效研究進展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導致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之一全球約有3.5億HBV攜帶者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死于HBV相關疾病中國HBV攜帶者約占全球的1/3其中20%~30%發展成肝硬化而一旦至肝硬化失代償期5年生存率將降至19%~35%且2%~5%肝硬化患者可發展成肝細胞肝癌HBV病毒載量與慢性肝病進展及肝癌發生率呈正相關有效抑制病毒可大大減緩慢性肝病進展及肝癌發生從根本上改善其預后目前國內外針對HBV的抗病毒藥物主要是干擾素和核苷(酸)類藥物但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應用干擾素可導致肝功能損傷加重即使在代償期肝硬化患者中使用也存在肝功能失代償風險故禁用或慎用核苷(酸)類藥物為HBV聚合酶的逆轉錄酶抑制劑在人體內磷酸化后與自然底物三磷酸腺嘌呤脫氧核苷酸(dATP)競爭結合到病毒的DNA鏈上終止HBV DNA鏈的延伸從而達到抑制病毒復制的目的目前臨床常用的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韋酯(ADV)恩替卡韋(ETV)替比夫定(LdT)和替諾福韋酯(TDF)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