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維修反壟斷,大型維修商崛起消費者才能得利
日前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在北京舉辦授牌儀式將養車無憂網認證為第一個具備經營同質配件資質的電商企業而在這件事中同質配件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實際上結合我們此前關于汽車后市場壟斷的分析以及歐洲反壟斷情況的介紹不難發現同質配件的推廣是國家對汽車后市場壟斷問題的有力一擊而與之呼應的是國家關于售后維修維修信息公開等一系列政策舉措顯然中國目前應對汽車后市場壟斷問題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歐盟的啟發
然而僅有尚待落地的同質配件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規定壟斷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反壟斷只有政策是不夠的
8月8日公布的《交通運輸部關于修改〈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的決定》規定消費者有權選擇非廠家授權的維修店進行修車而且不會影響享受三包政策而根據今年10月初交通運輸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的《汽車維修技術信息公開實施管理辦法》汽車企業要在自己的產品上市后半年內公開所有必要的維修技術信息讓所有維修服務商都能夠獲得相關技術信息
根據以上政策即使在三包期內消費者也可以自由選擇獨立維修商修車而獨立維修商也可以獲取足夠的維修技術信息理論上也有能力為消費者提供修理服務然而即便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學習成績尚且不能統一更何況僅僅是公開了技術文檔消費者怎么知道獨立維修店維修能力夠不夠?
而同質配件固然好保證了產品品質的同時增加了市場競爭從而降低了消費者的消費支出但這么好的事情為什么一直以來只聞雷聲不見下雨?因為它侵犯了既有市場利益格局
主機廠和4S店自然是不會主動接受的因為這個政策就是針對他們的路邊維修店當然知道同質配件好但同質配件再便宜也比假冒偽劣產品貴用了就意味著利潤降低而消費者雖然能因同質配件獲利但即便是簡單的火花塞他們都無法區分真偽更何況是數量巨大的同質配件?維修店不待見同質配件待見它的消費者又沒有能力鑒別真偽這就讓同質配件失去了市場配件廠一看得我還是不要白白掏那認證費了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政策雖好但卻無法撼動既有利益格局同時政策也無法保證獨立維修商的維修能力和資質即使主機廠接受政策要求公開技術信息允許消費者接受第三方維修但消費者面對良莠不齊的第三方維修商和真假難辨的汽車配件客觀上依然是除了4S沒得選反壟斷的政策就很難執行和落地
大型獨立維修企業全面崛起是關鍵
關注過我們系列文章的讀者應該還記得我們此前曾做過美國汽車后市場巨頭的系列文章分析而這些巨頭的存在恰恰解決了上面提到的核心問題
以Autozone為例由于Autozone自己就是售后服務商因此它可以全面吸收和消化汽車維修的相關技術信息然后按照統一的標準流程對旗下的門店進行培訓要求如此一來消費者只要認準了Autozone的牌子其獲得的維修服務質量就可以得到保證
同時Autozone收入的80%來自DIYDoItYourself自己動手服務在這個服務模式中Autozone通過自己的采購物流和銷售渠道向消費者提供的就是同質配件同時消費者可以獲得來自Autozone提供的配件質保大大提升了消費者對同質配件的獲取可靠性
顯然類似Autozone這樣的獨立維修巨頭的出現打破了既有的售后市場利益格局為消費者提供了可靠的維修服務和同質配件讓消費者有了可靠的選擇因此很好地解決了上文中提到的問題
而在本文開頭提到的新聞中養車無憂網是第一個獲得同質配件經營資質認證的電商企業筆者認為這恰恰是正式拉開反壟斷大幕的標志因為以養車無憂網為代表的電商企業一直以來扮演的就是傳統市場利益格局破壞者的角色他們依靠互聯網短平快的特點迅速拓展覆蓋面通過企業用戶(B2C)線上線下(O2O)等模式讓產品直達消費者省卻了中間環節保證了產品真實性降低了消費者支出成本而這一切都有利于打破既有利益格局讓反壟斷政策盡快落地
不過客觀而言養車無憂網相對于Autozone規模上依然相去甚遠還不足以憑借一己之力就擔起破除行業既有利益格局大任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認為獨立維修商的全面崛起才是反壟斷最終實現的關鍵因素
當然獨立維修商不僅僅是養車無憂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也可能是已經在汽車售后服務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實體維修企業他們雖然不具備互聯網企業的特點但卻具備相對扎實的維修經驗和技術基礎因此他們也可能最終成長為大型的維修服務商
但不論是電商企業還是實體維修企業最終都是殊路同歸都是要成長為能夠破除既有市場利益格局的大玩家從而為消費者提供除了4S和路邊維修店外的第三種選擇徹底解決4S店貴路邊攤假的問題從而讓反壟斷政策徹底落地讓消費者最終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