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片大小的納米發電機,可以為心臟起搏器供電!
2017年9月11日的時候一種獨特的醫阻發電機被我國的醫療隊伍研制出來了這個以納米管為材料的新的醫阻設備能夠便利地導進病人的身體之中它的原理跟用水利生電類似即通過血液流動時所自動生成的推動能來使微型的發電機在其中自己產生電力
發電機的內部和外部都是由納米這種近年來流行的特殊材質制作而成它的內部是一種能夠進行伸縮自如的材料即流體纖維(FFNG)FFNG可以有序地封裝在納米管之中這種管是具有電活性的當FFNG的兩端都連接上電極以后就可以沉浸在血管的血流之中而此種發電機的物質與血液中的鹽和離子發生反應會在相互接觸的地方產生雙層電子這些雙層電子在納米管和它內部的FFNG材料之間上排列納米管內部表層產生負電荷FFNG的表面帶著正電荷
當血液在血管里流動之時血液中的負離子把電雙層吸引過來但是因為納米管本身材質的特性會使得這些電子難以游過因此會使得管內的電子聚集過多無法形成均衡狀態這就導致FFNG兩端之間形成電位差導致電壓和電流的產生而且還有個好處就是這種發電機可以一直放在人體為病人免去在人體中的醫阻設備更換電力供應的痛苦
這個納米項目是由徐一帆進行主導負責的早在2011年的時候徐一帆從渦輪發電機中得到啟示那個渦輪發電機植入人體的目的就是為靜脈血液流動產生推力盡管這一理論非常奇異且有效但是最終發電機還是沒能阻止血液凝結它產生的血塊將血管堵塞當時進行實驗的病人也因為心力衰竭而亡
徐帆在后來的研究中發現碳納米管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以此材料制作的發生器會避免產生血液凝塊的危險后來在2015年的時候徐一帆申報了國家項目有了足夠的資金之后就開始了納米技術應用到血管發電器的研發之中
這種發電機因為是應用于人體內部的所以手機電腦那么大量的電可能滿足不了雖然產生的電能小但是由血液動能產生的電力可以提供其他醫阻設備比如搭造在心臟的起搏的器械等等
但是當前還沒有把此發電機投入到醫療之中所以一切效果還是理論和模擬實驗上的因此并不能保證實際效果但是徐一帆似乎沒有打算投入病人中做實驗他在采訪中說下一步要繼續研究碳納米管的性能和相應設計以便完善當前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