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藥物阿司匹林的世紀傳奇
作為醫藥史上三大經典藥物之一阿司匹林在其穿越了百年的風雨沉浮之后同時代的藥物已先后步入暮年失去一線藥物地位甚至被打入冷宮她卻依然魅力不減歷久彌新誰知道明天阿司匹林又將開辟哪個新戰場呢唯希望阿司匹林這一經濟低毒口服方便的藥物在新的認識下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身世疑云
話說當下藥物的更新換代之快幾乎已經到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程度甚至部分醫生都極可能搞不清楚自己相關專業的一些藥物的最新進展但在林林總總不斷更迭的藥物中卻有這樣一個功效卓著的例外她雖已歷經百年滄桑卻非但不曾被層出不窮的晚輩后生們擠出藥物市場落得"前浪死在沙灘上"的悲慘境地反而不斷地被開發出各種堪稱神奇的新作用大有老樹開新花之勢近期的《紐約時報》還報道了有關她的最新研究成果提示其可能對結腸癌患者有幫助
作為藥物江湖中最為德高望重的一位我們甚至可以大膽的預言阿司匹林必將光耀人類醫學史西班牙著名哲學家何塞奧爾特加加塞特在他的專著《阿司匹林的時代》中說阿司匹林是"文明帶給人類的恩惠"就目前已知確切的作用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預防心梗預防中風尚在研究也許將大有作為的領域抗癌抗高血壓腎臟保護某些眼病的治療糖尿病的輔助治療
現在很多人談起阿司匹林就跟談起他們熟悉的任何物件一樣基本上早忘記了她的化學名乙酰水楊酸目前全球每年共生產近5萬噸的乙酰水楊酸以500毫克每片計大約是1000多億片的阿司匹林假如在某地下這么一場阿司匹林雨的話那場面估計得相當壯觀了
正如某些傳奇故事中主人公的神秘身世一樣阿司匹林橫空出世的前前后后是頗經歷了一番周折的甚至有些重要細節至今仍存有爭議
很久以前古希臘和古埃及人就知道用柳皮willowbark來緩解疼痛著名醫學家希臘醫生Hippocrates(460BC-370BC)和Galen(129-199/217)均在其論著中描述過這一作用Galen還第一個記錄了柳皮的退熱和抗炎作用當然這些記錄是遠在現代詢證醫學建立之前完成的主要是基于個人的經驗總結和道聽途說靠這種方法總結出來的藥物無論傳統西醫還是中醫多半都不靠譜當時柳皮混雜在眾多只有安慰劑之功的草藥中也許其地位并不突出
正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是真金就不會永遠被黃沙掩蓋1763年科學家ReverendEdmundStone記載了用柳皮治療瘧疾(癥狀為發燒并伴有疼痛)的病例這一記錄通常被認為是現代科學意義上的第一次描述了柳皮的藥效其后隨著化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能從柳皮中提取化合物了1826年意大利人Brugnatelli和Fontana發現柳樹皮含有一種名為水楊苷(salicin)的物質但他們得到的樣品純度還很不夠1829年法國化學家HenriLeroux改進了提取技術他已經可以從1.5公斤的柳皮中提取30克的水楊苷了(30gfrom1.5kgofbark)該物質雖味道苦澀卻可治療發燒和疼痛原來良藥苦口并非中藥的獨門規律1838年意大利化學家RaffaelePiria發現水楊苷水解氧化變成的水楊酸(salicylicacid)藥效要比水楊苷更好
1859年德國人已發現合成水楊酸的廉價方法因此水楊酸得以廣泛地應用于治療關節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和腫脹以及流感等疾病引起的發燒但水楊酸的廣泛應用也使得人們很快注意到該化學物質較為明顯的副作用--它們會嚴重擾亂患者的消化機能有些人甚至因為大量服用此類化學物質來控制疼痛和腫脹而導致胃出血所謂是藥三分毒確實不分中與西請注意這個時候阿司匹林的真身乙酰水楊酸就要登場了而那些拎不清的種種細節也恰在這一階段
一個最廣為人知的提法也是德國拜耳公司(Bayer)一直堅持的說法是德國人霍夫患有嚴重的關節炎但他的胃卻無法承受水楊酸的刺激能否在治療關節炎的同時避免或減輕對胃的傷害呢這引起了他的兒子--德國化學家費里克斯霍夫曼的極大關注費里克斯當時在一家名叫FriedrichBayer的公司(拜爾公司)工作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他翻閱了大量化學文獻當時的觀點認為水楊酸之所以刺激胃粘膜的原因在于它是酸性物質于是他在一連串的化學反應中加入這種化合物并通過一種乙酰基將其中某個酸性部分覆蓋最終將其轉化成乙酰水楊酸他發現乙酰水楊酸在滿足了減輕對胃部的刺激的同時治療效果反而更強于水楊酸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然而此藥物在問世之初并沒有引起保守的老板們足夠的關注一代經典藥物在1897年合成之后竟被雪藏了兩年直到兩年之后才由拜耳公司一位名叫海因里希德萊塞(HeinrichDreser)的高級藥劑師兼科學家對這種新型藥物的效用進行了演示并為它取了一個新名字這就是今天廣為人知的"阿司匹林"
1949年亞瑟艾興格林(ArthurEichengrün1867-1949)撰文說他才是阿司匹林的主要發明人而費里克斯霍夫曼不過是在他的實驗室干活的人而已但這一說法拜耳公司并不買賬據公司的記錄兩人也根本不是上下級的關系按理說同為拜耳公司的人無論花落誰家榮譽都將歸屬拜耳理應一碗水端平不必厚此薄彼而艾興格林居然在事后那么久也即臨死之前才說出真相也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原來當德國官方的說法將費里克斯霍夫曼"孝道"的故事進行宣揚時已經是納粹掌權了作為有猶太身份的艾興格林能在亂世保住性命已經是萬幸了安敢奢望這一榮譽這一公案其實到現在也并無定論我個人多少覺得艾興格林有點冤不過一想到早在1853年法國化學家CharlesFredericGerhardt就已經合成乙酰水楊酸了也只能說阿司匹林的榮譽終屬德國
貼"心"良藥
這樣頭疼的經歷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可能很多人都吃過阿司匹林及其同類藥物為什么阿司匹林能夠止疼呢這得從疼痛的有關機理說起
事實上迄今為止盡管人們已經掌握了大量與疼痛有關的知識但疼痛的機理并沒有徹底闡明按照現階段人類對疼痛的理解當疼痛發生時局部將產生并釋放某些致痛的化學因子如緩激肽等同時產生和釋放的還有前列腺素緩激肽作用于痛覺感受器即可引起疼痛前列腺素則可使痛覺感受器對緩激肽等致痛因子的敏感性提高也即前列腺素對緩激肽等導致的疼痛起到了放大作用
阿司匹林止痛的秘密也就在于此了因為她能夠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從而減弱通過神經傳遞到大腦中的信號要知道包括疼痛在內的一切感受其實都不過是大腦的感受而已但阿司匹林的止痛作用終歸有限只能對臨床常見的慢性鈍痛如頭痛牙痛神經痛肌肉或關節痛痛經等有良好的鎮痛效果對于嚴重創傷性劇痛(如骨折)及內臟平滑肌絞痛(如腎結石引起的絞痛)就沒多大用了
阿司匹林可以退熱的原理也跟前列腺素有關實驗證明全身組織產生的多種前列腺素都有致熱作用微量的前列腺素注入動物腦室內即可引起發熱阿司匹林可以通過抑制體溫調節中樞內前列腺素的合成而發揮解熱作用但對體溫正常者卻無降溫作用
說到這里必須提醒大家一句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御反應所以對一般情況下的發熱不必急于使用退熱藥但熱度過高或持續時間過長對人體就有傷害了這時才可以用解熱藥物緩解癥狀減少并發癥
目前就解熱鎮痛藥來說阿司匹林已經不再是一枝獨秀了像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芬必得(布洛芬)等新一代產品不但治療效果更勝一籌副作用也有所減低更容易被機體耐受因此如果僅用于解熱鎮痛顯然全世界每年消耗不了1000多億片的阿司匹林那么是誰消耗了那些大量的阿司匹林呢
話說1971年英國科學家約翰文(JohnVame)發現了阿司匹林能預防血小板的凝結可以減輕血栓帶來的危險此項研究為其贏得了1982年的諾貝爾獎并被授予英國爵士頭銜其實就在阿司匹林誕生后的百多年里醫學領域中有關她的研究如過江之鯽僅在過去的五年內就多達數千份現在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中的效益已經在6項大規模隨機臨床試驗中得到證實它們是英國醫師研究(BDT)美國醫師研究(PHS)血栓形成預防試驗(TPT)高血壓最佳治療研究(HOT)一級預防研究(PPP)和婦女健康研究(WHS)
這些結果表明使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能顯著減少人群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梗等致命致殘性情況)比較有趣的是阿司匹林在發揮此類作用時表現出了較顯著的性別差異其中男性主要獲益是降低心肌梗死危險女性主要獲益是降低缺血性腦卒中危險這又是為什么呢
可能的解釋為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有性別差異女性腦卒中發生率高于心肌梗死男性則相反另外阿司匹林的代謝人體對阿司匹林的抵抗也存在性別差異這也可能與上述結果有關
如今數以萬計的人已得益于這一系列的研究我們不知道這些獲益者是否會默默地向約翰文致敬但我估計約翰文本人在獲得1982年的諾貝爾獎時極可能會想起另一個人--加利福尼亞格倫代爾的醫生勞倫斯L克雷文(LawrenceL.Craven1883-1957)因為早在1950年代克雷文即發表過4篇論文論文提到病人每日服1~2片阿司匹林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后服該藥后沒有一人心梗發作但遺憾的是他沒有檢驗阿司匹林與安慰劑的對照情況因而他的理論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且不說克雷文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頗為遺憾如果阿司匹林的這項功效再早10年被廣泛認可那將有多少人提前受益呢更為悲劇的是克雷文自己死于1957年死因恰恰是心肌梗死一個對心梗的預防研究作出卓越貢獻其成果后來挽救了數以千萬計的人自己卻居然死于心梗命運的這一玩笑未免太諷刺了
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比沒有糖尿病的人要高出2倍至4倍多年來阿司匹林被國際上幾乎所有的糖尿病指南推薦為預防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但近期媒體也出現一些相反的報道
2008年10月16日英國鄧迪Dundee大學吉爾貝爾奇JillBelch等在《英國醫學雜志》的文中報告規律服用阿司匹林和抗氧化劑不能預防糖尿病和無癥狀性動脈疾病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死亡同年11月12日日本熊本大學的HisaoOgawa博士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用低劑量阿司匹林作為主要的預防措施并不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
實際上這涉及醫學研究中的觀察點問題如果選取觀察指標不同就有可能得出不太一致的結果單純一項醫學研究往往沒有非黑即白的明確結論這對于非專業人士可能很難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上述兩項研究還不能否定阿司匹林在預防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風險中的積極作用
阿司匹林被推薦為預防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依據是迄今為止全球已有近十萬人參與的超過100個糖尿病專門研究領域內的隨機臨床研究證實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事件較為著名的是1989年發表的美國醫師健康研究最初健康的22071名美國健康男性醫師口服阿司匹林隨訪5年結果發現阿司匹林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心梗發生的風險2005年發表的女性健康研究共有39876名最初健康的美國女性醫務人員參與口服阿司匹林隨訪時間長達10年結果顯示阿司匹林也可以使糖尿病患者腦梗發生的風險明顯下降
新聞媒體有時為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常常在科學報道中援引一些與目前主流結論相反的研究成果從關注前沿滿足讀者好奇心的角度來說這么做本無可厚非但如果不加上科學的解讀常常會令許多患者感到無所適從
2009年5月美國預防署特別工作組(USPSTF)發布《阿司匹林用于預防心血管病USPSTF推薦指南》修訂了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病一級預防的推薦內容
①45~79歲的男性在降低心肌梗死的益處超過增加胃腸道出血的風險時推薦使用阿司匹林
②55~79歲的婦女在降低缺血性腦卒中的益處超過增加胃腸道出血的風險時推薦使用阿司匹林
③在8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現有資料不足以評價阿司匹林用于一級預防的效益與風險
④不推薦55歲以下婦女用阿司匹林預防腦卒中或45歲以下男性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肌梗死
劍有雙刃
當人們驚嘆于阿司匹林所擁有的種種功效時也應該同時注意到很多研究者曾經說過’’Butitisadouble-edgedsword.’’
我們已經知道阿司匹林發揮解熱鎮痛的作用是因為其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她發揮心臟保護的作用也與此有關因為某些類型的前列腺素可使血液中的微粒相互粘結形成血栓如果這血栓發生在心臟那么心梗就要發生了而阿司匹林則可以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減少血栓生成的機會從而發揮其相應的保護作用
但阿司匹林在減少心血管事件避免梗死的同時也會引起出血的風險因此在醫院里任何手術之前都嚴格要求阿司匹林等藥物停藥一周以上兩害相權取其輕在預防性應用阿司匹林時如果各種風險甚至大于潛在的效益那么他們就不適合服用阿司匹林了
比如前面我們提到在費里克斯霍夫曼時代人們認為水楊酸之所以刺激胃粘膜的原因在于它是酸性物質而其實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某種內源性的前列腺素對胃粘膜有保護作用而阿司匹林的核心作用在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這自然將導致胃粘膜的防御功能受損
如果患者原本就有胃潰瘍在稀里糊涂地吃進去阿司匹林那很可能會因為消化系統的潰瘍合并出血或穿孔都將產生致命性的后果
除胃腸道反應和凝血障礙這兩類常見的副反應而外阿司匹林引發的過敏反應嚴重時甚至可以致命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潛伏》中有一集就提到了這種情況余則成將大量的阿司匹林摻入酒中誘使對手喝下結果造成對方哮喘發作其原理還是與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有關因為前列腺素合成受阻導致其他有害性的代謝產物增多這些產物可使支氣管發生收縮痙攣誘發哮喘--稱為"阿司匹林哮喘"這種哮喘如果按常規治療無效
老樹新花
遙想當年費里克斯霍夫曼合成阿司匹林之時他絕對想不到今天人們已經發現了阿司匹林如此多的功效除了前述抗炎解熱鎮痛預防心腦血管以外而外新近科學家們又把視線投向了阿司匹林抗癌的研究
通過前面的閱讀讀者已經了解到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是由花生四烯酸在環氧化酶(Cox-1和Cox-2)的催化下轉變而來的阿司匹林就是通過抑制環氧化酶來實現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發揮其眾多功效的而Cox-2的抑制劑可以促進腫瘤的凋亡減少腫瘤細胞的有絲分裂和血管的生成因此腫瘤學界通過抑制Cox-2來治療癌癥的試驗一直是研究的熱點之一阿司匹林這一百年老藥自然是當仁不讓截至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大量的實驗表明阿司匹林可能對結腸直腸的腫瘤有一定的預防作用2009年發表在《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雜志》(Journalof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的一篇文章指出阿司匹林可有效地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為結直腸癌的化學預防提供了依據
那么為什么現在有關結直腸癌的預防指南中并未推薦口服阿司匹林呢
一方面雖然現有的證據表明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顯著地降低患結直腸癌的危險但是需要長期堅持服用超過正常標準的劑量這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比如出血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療降低結直腸癌危險僅適用于表達Cox-2的腫瘤而那些Cox-2陰性腫瘤的發生率則不受阿司匹林的影響也就是說現有的證據并不支持廣泛推薦應用阿司匹林來降低結腸直腸癌危險
由于結直腸癌的特點是有一個由良性腺瘤轉為惡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大多需要10年的時間這就為結直腸癌的預防和早期發現提供了有利的機會因此相比于用口服阿司匹林來降低結直腸癌危險傳統的飲食干預生活方式改變早期治療高危人群的重點篩查等才是更為合適的預防措施
難道阿司匹林就要退出抗癌的舞臺么
2009年8月12日一篇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雜志》(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文章提出即使是已經診斷為結直腸癌的病人如果其腫瘤表達Cox-2常規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其生存期仍比對照組要長哈阿司匹林居然可能在腫瘤的化療方面也要插上一腿了尚有部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對某些肺癌白血病和喉癌也有某種程度的抑制作用
也許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阿司匹林會真的成為某一類腫瘤的一線治療用藥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