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氣不大價格挺高 煙臺綠茶不好賣
近日,各地的春茶相繼上市,但在茶葉市場上,卻難見煙臺綠茶的蹤跡據了解,近年來,在茶葉市場高利潤的吸引下,煙臺越來越多的茶農開始種植綠茶可是,較高的價格,很低的市場認可度,卻給煙臺茶葉帶來了隱憂:名氣不大價格還挺高,賣不出去可咋辦?
看市場:
名氣不大價格挺高,煙臺綠茶不好賣
21日,在煙臺市三站茶葉批發市場和中正茶城,店鋪外面大多寫著經營的茶種,兩個茶葉市場只有一家煙臺綠茶經營店日照綠茶和嶗山綠茶倒是非常多見
最便宜的500元/斤,最高的7000元/斤,你相信這是煙臺綠茶的價格嗎?
3月份,記者在海陽采訪時,海陽的留格有機綠茶產出的10多斤明前茶,已經被濟南的一位客戶以7000元一斤的價格全部買走了
這個不是市場價,只能說是‘物以稀為貴’三合春茗茶的老板于守誠認為,煙臺綠茶因為量少,價格比市場上的多種綠茶高出太多
去年,于守誠曾代賣了一些煙臺本地綠茶,每斤的銷售價格在800元左右今年他卻沒有繼續銷售的打算,用他的話說,太難賣
因為愛茶,于守誠20年前開始擺弄茶生意他切身的感受是,喝茶的人越來越多了,但知道煙臺本地也產茶的人卻不多
醇韻香茶行的老板宋培紅,在與記者聊天的時候也感慨:開始種茶的時候盼著產量上去,現在我更擔心的是茶葉的銷路
宋培紅做茶葉生意有十五六年了,她在海陽有40畝茶園,屬于自種自銷做這個行業她很清楚,因為價格太高,名氣不響,茶城里面除了她沒有人代理銷售煙臺本地的茶葉她說,現在真是兩頭犯愁,產量低的時候,覺得每畝四到五萬元的成本投進去了,著急收回來,可是等到明年豐產了,這么多茶葉賣到哪里去,銷路又成了大難題
探茶園:
種茶比種莊稼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茶
22日下午,當記者找到海陽市東村街道辦事處五間屋村楊月民家時,他正和家人一起在茶園里采摘茶葉青山綠水微風鳥鳴,楊月民家的茶園猶如在一幅山水畫里
茶園環境好,種出來的茶葉自然也受歡迎楊月民說,2008年,他開辟了六分地種植茶葉,2010年開始采摘,由于是第一年,這個茶園只采摘了10多斤,去年茶樹慢慢進入豐產期,好的鮮葉賣到了180元一斤,差的也賣到了20元一斤,整個毛利潤就有16000元去掉人工種苗等費用,六分地純利潤也達到了11000元
真是比種莊稼強多了對于去年種茶的收入,楊月民也沒有想到會這么可觀,在他心里,也算了一筆賬這塊地,種玉米的話一年也就800斤,小麥也只有400斤,一年下來,毛利潤也就幾千元
有利潤就有動力,去年楊月民又將自家其他的八分地也開辟出來種上了茶葉,只留下一點地種植糧食自家吃,再等兩年就可以采摘了
五間屋村不少農民看到楊月民種茶葉賺錢,也紛紛開始效仿單單這座山上,茶園就又多了好幾處,還有一些村民也正打算開辟茶園
其實,不止在五間屋村,在前新治村涼山后村等地方,種植綠茶的農民也越來越多前新治村農民宋福興今年就剛剛種了兩畝地丹露春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錢振磊稱,在合作社的100戶農民中,只有20多戶才剛剛能采點茶,大部分都是剛剛種植茶樹的新戶
煙臺市林業技術推廣站負責人張興澤說,2002年煙臺種植茶樹獲得成功,2004年開始推廣,經過9年發展共有6000多畝現在煙臺茶種植區分布在海陽萊陽蓬萊牟平萊州等地其中,以海陽的種植面積最大,能占到總面積的80%左右在海陽的邢村東村留格都分布著不少茶園
有擔憂:
有產量有價格,可是沒市場
茶樹種植面積上來了,可茶農并沒有更加高興,相反,一些茶農和茶商開始擔心煙臺綠茶的銷售問題
楊月民稱,他第一年種植的茶葉,炒了兩斤明前茶,讓在青島上大學的女兒幫忙賣了出去按正常價格一斤得4000多元,可就算是托關系,一斤‘明前茶’才賣了2000塊楊月民稱,現在,種植的人越來越多,都想撈點錢,但煙臺綠茶價格太高,又擔心銷售不出去怎么辦?
不光茶農擔心,我們也有這方面的擔憂海陽市丹露春茶場負責人錢樹國稱,現在他的茶場有茶園60多畝,2003年他開始栽培茶葉,作為最早在煙臺種植茶樹的他,經歷了幾次失敗,2008年才開始銷售茶葉
一開始推廣真的很難錢樹國說,煙臺綠茶雖好,但沒人知道,很多人也懷疑煙臺能否產綠茶為推廣綠茶,錢樹國跑遍了山東各地的果蔬會,只要有人來參觀,就拿出茶葉讓人試喝,經過幾年的努力,這才剛剛打開局面
說實話,茶農種茶多起來,銷售還真是問題錢樹國說,現在煙臺茶才剛剛有點名氣,要想全面推廣開,還得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這勢必會影響煙臺綠茶的銷售
煙臺市林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曹國玉稱,茶葉加工企業少也是茶葉推廣難的原因丹露春茶場負責人錢振磊稱,茶農來炒茶,近點的也要兩公里,遠的則要走上20多公里
煙臺茶歷史
追溯煙臺茶葉發展歷史,南茶北引起于1966年,種源來自安徽浙江兩省逐年試種,1973年經鑒定試種成功并組織推廣1976年,煙臺全區建茶園12520畝1970年茶園開始產茶葉,年產量3855公斤,1977年產量高達18萬公斤受自然氣候影響,越冬御寒和管理投資成本高,制茶技術原始,勞動強度大,經濟效益低, 毀茶改種者多截止1985年煙臺全市茶園面積僅存600畝
據煙臺市林業技術推廣站副站長張興澤介紹,現代種茶再次興起,始于2001年,煙臺開辟出第一塊試驗田與日照綠茶和嶗山綠茶相比,這兩個地方的綠茶都用茶籽,煙臺是引進茶苗老百姓開始成規模的種植是從2004年開始的
煙臺茶前期 推廣有點難
2007年,煙臺成立了茶葉協會,同時,它還是煙臺北方茶葉推廣中心
這個推廣過程并不順利煙臺市茶葉協會辦公室副主任賀晶說,在協會剛成立的時候,他們為了發動農民種植茶樹,免費送給農民上萬株茶樹苗但是這些茶苗并沒有受到農民的待見,由于疏于管理,這些免費茶苗一年后大多死掉了
特別心疼賀晶說這話時有些無奈,在北方培育茶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南方移植到北方,然后進行無性系培育,耗費了很長時間和經歷她回憶當時的情景說,有些家是煙臺市區的技術員,不得不常駐在牟平的村子里
觀望,是多數農民對于煙臺綠茶的態度有些人對這個60年代就曾來過煙臺的南方經濟作物,總抱著看熱鬧的心理他們不管你在別的地方推廣的如何,能給他們增加多少收益才是最受關注的種茶樹比種蘋果更有賺頭?有人種了,賺了我才相信賀晶說,老百姓很實在,講未來的收益他們很難接受,但是如果村子里有人因為種茶樹賺了大錢,他們就會慢慢跟著種植
海陽,這個目前煙臺最大的茶樹種植基地,最早種植茶樹的全部都是村支書現在煙臺其他縣市區比如牟平萊陽同樣是村支書在帶頭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