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老記憶之手電筒 逐漸淡出居家生活蹤影難覓
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手電筒被稱為家里唯一的家用電器一時觸動了不少人的笑點
從上世紀50年代起它確實是作為一種新事物出現(xiàn)隨后普及各個家庭如今它又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我們的記憶
今天本報推出安順老記憶系列報道與我們一起追憶兒時的記憶發(fā)現(xiàn)心底深處從未消失的感動
60年代唯一的家用電器
陳學斌是一家五金店老板今年已有65歲上世紀90年代開始陳學斌開始在安順經(jīng)營雜貨鋪銷售各種零食香煙以及五金用品
對于手電筒陳學斌有著特殊的記憶
陳學斌介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物質(zhì)匱乏家用電器對于每家每戶來說都是一個空概念
當時都是為了填飽肚子奔波各地很多鄉(xiāng)村都不通電陳學斌說那時許多家庭用的是蠟燭一分錢可以買兩根
陳學斌回憶那時很多家庭都很窮根本舍不得買一個手電筒買了手電筒還得買電池很貴隨著社會發(fā)展生活日漸好起來手電筒也慢慢走進每家每戶成為很多家庭的生活用品
上世紀60年代初手電筒開始普及成為很多農(nóng)村家庭唯一的家用電器后來電燈黑白電視機大哥大等開始蜂擁而至進入人們的生活中
當時一個手電筒大的賣2塊錢小的好像是1塊錢用銅鋁制作用久了容易生銹陳學斌說手電筒不僅成為每個家庭的必需品而且成為很多職業(yè)所需的辦公工具
黑夜中手電筒讓人安心
上世紀80年代手電筒成為每家每戶生活必需品
當時的手電筒是老式的有一個孩子胳膊粗細二十多公分長裝兩節(jié)一號電池陳學斌說那時用電緊張很多地方為了節(jié)約用電該開燈的地方不開該照亮的地方不亮手電筒的作用就在這個時候顯現(xiàn)出來
80年代初很多家庭都就職于國營企業(yè)一家人都是三班倒中夜班帶個手電筒是平常不過的事情
我當時和我姐就人手一把陳學斌回憶當時上夜班一個人走在空曠的路上不免有些心慌拿著手電筒至少不那么害怕尤其是女生拿著手電筒家里也放心
陳學斌說手電筒對他們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當時家里窮沒有廁所要上廁所要走一條街才能到許多鄰居帶著火柴上廁所風一吹就沒有了還是手電筒實用陳學斌說對于男生來說手電筒用處除了生活中工作中也很重要而對于女生來說更重要它能讓人安心
我姐當時說有了它不怕路不平不怕黑夜不怕遇上壞人陳學斌笑著說
手電筒淡出歷史舞臺
如今記者走訪安順各個五金店發(fā)現(xiàn)這些店面內(nèi)已經(jīng)沒有手電筒出售了
就是這幾年不賣的在塔山路五金店老板劉先生說他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做生意當時手電筒熱銷后來購買手電筒的人越來越少直到最近幾年一個月都沒有人來問一次
劉先生分析說這主要是智能手機的興起讓手電筒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現(xiàn)在每個手機里面都有手電筒功能下個軟件就可以了而且城市路燈照明比以前好多了
陳學斌回憶小時候家中沒有玩具常常把手電筒翻出來與小伙伴們?nèi)兇序?span id="d9zqdm9" class="myIcon">掏鳥窩鉆山洞躲貓貓等
很多時候我們聚在一起拿起手電筒到處亂照陳學斌笑著說那時候這種玩法比打彈弓滾鐵環(huán)有意思多了
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難以見到手電筒蹤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