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攻絲后螺紋需作電鍍處理時絲錐的選用方法
最近有客戶談到螺紋攻絲后再電鍍出現通規不通的現象其實這并不是特別難解決的問題原因很簡單選用的絲錐不對
一般絲錐的公差是一定的只可加工與之匹配的等規格螺紋例如M10-6H的絲錐只適用于攻M10-6H的螺紋如果M10-6H的內螺紋需作鍍層處理(如鍍鋅)雖然精度沒變而實際上是增大了螺紋規格如M10.01M10.05M10.10等等而若繼續使用M10-6H的絲錐顯然不合理也不正確
有人會覺得絲錐不是有公差的么6H不是有范圍的么用這個公差的范圍去彌補涂層的厚度不就行了嘛老實說這確實是個好想法如果涂層很薄很薄薄到可以在螺紋與塞規之間余量范圍內采用6HX精度的絲錐倒可以一試而大多情況下涂層總有一定的厚度涂層厚度最終將體現在螺紋中徑的增量上而這個增量卻不是一般公差所能容納的了的容納不了通規不通理所當然
正確的做法是這樣選擇帶有具體尺寸余量的絲錐具體算法如下
上式中a=尺寸余量t=涂層厚度α=螺紋牙型角
例如60°牙型角的米制螺紋美制統一螺紋需電鍍涂層厚度0.05mm則
a=2(0.05/sin30°)=0.20mm即60°牙型角的螺紋需涂層厚度0.05mm絲錐就必須留有0.20mm的加工余量仍以上述M10-6H為例攻絲時則需選用M10-(6H+0.20)的絲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60°牙型角螺紋攻絲時絲錐尺寸余量為涂層厚度的4倍此外鑒于鍍層的不均勻性在螺紋牙底易形成較大的圓弧可能導致通規不通必要時可用標準絲錐(如M10-6H)回一次絲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