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是一種多孔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夠用于清潔物品
廈門可建設“海綿城市”
今年廈門多次遭遇特大暴雨襲擊不但全城看海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城市建設應該怎樣調整才能有效應對暴雨洪水昨日在廈門召開的極端暴雨事件和防洪減災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國際著名水文氣象專家林炳章教授建議廈門可借鑒美國經驗建設一座海綿城市
林炳章是廈門人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水文氣象學院院長應用水文氣象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他還是美國防洪標準制定防洪區域規劃研究的一位主要領軍人和承擔者
林炳章從小在廈門長大1963年才離開廈門他還記得1958年廈門也遭遇過罕見的特大暴雨但城市受淹并不像今年這樣嚴重
為什么會這樣他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城市發展太快原本可以讓雨水滲透的草地水溝全部被硬化變成了馬路停車場雨水滲不下去就造成了積水
和上世紀相比現在雨水匯流的速度也比以前更快因為都市密度大熱氣徘徊在城市上空形成熱島效應水汽也集中在城市上方會帶來比周邊更多的降水
對于這個問題林炳章提出廈門在發展的同時應注意與大自然的協調注意保護環境建小區要考慮積水在當地消化不要把水放到外面去海綿城市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林炳章介紹海綿城市的理念在美國丹佛已經實踐得非常成功就是在城市的小區里布置若干地塊用吸水材料建設作為海綿體平時是市民的休閑公園暴雨的時候就作為蓄水的地方這樣可以把水消化在本地避免匯集到一起形成洪水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