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博覽會一把鐵壺咋賣6萬多 生鐵手工打造獨一無二
在東北亞國家商品館的日本展臺上一把把灰黑色的茶壺吸引了參觀者的目光有的人拿在手里仔細地端詳有的拿著兩把壺相互比較著有的人則專注地聽工作人員的講解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茶壺引得人們這樣好奇地欣賞和耐心地了解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都是由日本匠人純手工打造的生鐵壺日本鐵壺工藝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保護
一把鐵壺售價達6萬多元
在日本的展臺上記者看到一些手工鐵壺造型精美風格獨特與平時常見的紫砂壺差別很大一把壺的造價都在6000元以上有的甚至數萬元最貴的達到6萬多元鐵壺為什么會這么貴工作人員解答了記者的疑惑日本鐵壺以生鐵為原料采用鑄造工藝制成由于整個過程都需手工完成制造出來的壺具有外形的唯一性絕對不會出現(xiàn)兩個一模一樣的
日本鐵壺用料都是日本原礦鐵也就是白口鐵這種鐵更軟更薄一把好的日本鐵壺能產生對人體有益的二價鐵有改良水質的功能工作人員介紹說鐵壺煲水的好處就是讓水溫不容易迅速降下來小火慢慢催動水不會永遠都開著含氧量不會一下子就喪失了這樣煮出來的水是活水這就是鐵壺的妙用
除此之外鐵壺還具有集雕塑繪畫書法鑲嵌工藝等于一身的完美所以鐵壺具有很大的收藏價值手工鐵壺都有自己的堂號堂號就是相當于作坊或是公司堂主相當于公司的董事長堂口里的釜師就是鐵壺的制作者在壺的底部有釜師的落款大師級的作者制作的壺價格上自然就高據了解著名的日本京都鐵壺的名堂有龍文堂龜文堂金龍?zhí)?span id="hfbthva" class="myIcon">金壽堂等
鐵壺源于中國歷史悠久
這些手工鐵壺手感非常沉壺壁也相對厚一些壺的造型各異壺身的花紋也非常豐富有花鳥魚蟲也有山水樓臺非常精美據了解目前日本有100多家作坊能夠制作鐵壺有一部分是用機器模具制作機制壺另外一部分就是全部手工制作鐵壺現(xiàn)在日本只有100多位能夠完全手工制作鐵壺的匠人基本都采用師傅帶徒弟或者世代相傳的形式將這門技術流傳下來
其實鐵壺在中國的制作使用歷史也很久遠最遠可追溯到秦漢后來在唐朝時才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在日本發(fā)揚光大在日本的制作歷史已經有400多年隨著近年來國人對手工鐵壺的青睞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qū)也有手工鐵壺的制作者但是在工藝上還是與日本鐵壺有所差距所以在市場上依然是日本鐵壺更受歡迎
中國部分非遺面臨人亡藝絕
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分四批共認定了198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耄耋之年者占到1/3許多非遺項目后繼無人甚至面臨人亡藝絕的局面不少手工工藝的從業(yè)者或者學徒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并不愿意從事這類工作原因很簡單通常非遺傳統(tǒng)手工業(yè)的收入并不高遠遠不及外出打工的收入豐厚所以一些非遺項目收徒難后繼乏人而那些有學徒的項目學徒總體年齡也偏大富有朝氣的年輕人偏少
其實曾經日本鐵壺在二戰(zhàn)期間也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衰敗戰(zhàn)后鐵壺也遠不及工業(yè)生產的水壺受歡迎并且不少手工匠人都因為年邁過世很多工藝也隨之消失直到近年來在文化市場上的認可才令其又重新活躍起來從事鐵壺學徒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
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并對一些非遺項目發(fā)放保護經費對傳承人發(fā)放補助經費但是這部分資金僅能起到導向作用要使一些非遺項目獲得發(fā)展的動力進而通過發(fā)展重現(xiàn)活力還需要政府多方面扶持
采訪中專家建議盡快建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投入與監(jiān)管機制制定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增加經費投入加大對各級傳承人的經費補助力度解決其在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在加強傳承人保護的同時對于瀕危項目的學藝者也要有一定的鼓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