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創新體制,日本諾獎井噴的培養皿
國家創新體制日本諾獎井噴的培養皿
10月3日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大隅良典因發現細胞自噬機制獨享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殊榮至此21世紀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的日本科學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
日本井噴式獲得諾獎的背后政府介入科研創新體制的歷程值得關注
1947 年日本頒布《教育基本法》高等大學空前發展科研氛圍自由科研經費趨于穩定上世紀60年代日本成功推行國民收入倍增計劃落實力爭將國民收入的2%用于科研1965年和1973年朝永振一郎和江崎玲于奈先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81年福井謙一獲化學獎利根川進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日美工業競爭加劇許多公司紛紛強化科研體制提升企業的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水平日本開始形成一個以企業為主政府大學研究機構為輔的科技發展體制即產官學合作體制大企業得以集聚了日本最優秀的科研人才
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兩大群體性格特征由此形成得獎者普遍集中在自然科學領域多位科學家的成果來自企業而非研究所和大學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村修二的主要成果產生于為日亞化學工業公司工作期間獲得2002年化學獎的田中耕一只是京都島津制作所的普通技術員
凡是硬幣皆有兩面此后日本高校科研過分受制于大企業企業任意剝奪科研人才技術創新成果的弊端開始出現2014年獲得諾獎后在記者招待會上中村修二就曾嚴厲批評日本教育科研文化體制更以其不知名而坐冷板凳時的個人遭遇為例批評企業對科研成果的強取豪奪
大隅良典獲獎后亦在多個場合指出因貪圖富裕所帶來的安逸生活眼下的日本年輕人遠離科研更樂意宅在家而不愿出國留學大學行政的法人化又迫使教師不得不由基礎研究轉向應用研究第三次教育改革遭遇多重困境影響日本后續科研發展
實際上日本政府早已充分意識到了上述問題的嚴重性1995年日本國會通過《科學技術基本法》明確科學技術創造立國為基本國策1996年日本內閣依據上述法律制定了五年一度的《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大力重視基礎科學研究2000年頒布的《大學技術轉移法》《產業競爭力強化法》則從法律上保障了高校科研力量經過2001年國立科研機構改革和2004年國立大學改革大學和國立科研機構人員已經從公務員中獨立出來財務和資產處置都更靈活
倡導安倍經濟學的安倍政府更是重視科研立國為了迎接第四次工業革命2013年6月安倍政府制定了《科學技術創新綜合戰略》提出智能化系統化全球化目標并設立了許多涉及科技領域的領導機構還承諾要向太空物理和干細胞研究撥款數千億日元這一戰略分別在2014年和2015年升級為《科學技術創新綜合戰略2014》和《科學技術創新綜合戰略2015》在3個跨領域技術和科研資金改革借助物聯網和大數據庫培育新產業等方面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從企業主導的產官學合作體制轉向政府主導的國家創新體制有助于日本科技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日本人所稱的在21世紀的頭50年里培養30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看似狂妄實則誠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