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 微控制器才是鑄造物聯網的物聯基因DNA?
智能家居網訊 很多人認為物聯網就是互聯網通過RFID與萬物相連蛻變而成的實際上微控制器MCU才是物聯網的物聯基因DNA,英特爾以嵌入式處理器開辟了物理對象智力嵌入的微控制器發展之路同時也開啟了萬物互聯的時代
互聯網并沒有物聯基因RFID也不具有將互聯網與萬物相連的能力物聯網的物聯基因存在于微控制器MCU中微控制器與身俱來的使命就是與物理對象相連嵌入到對象體系中實現物理對象的智能化控制
微控制器的物聯基因是其內部的感知與控制通道接口1990年出版的《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中將微控制器劃分出與外部交互的感知控制人-機機-機四個通道接口其中感知接口控制接口與物理對象相連感知物理信息控制物理對象;人-機接口用來實現人機對話;機-機接口則實現微控制器與其他智能化設備的互聯微控制器完整的四端口結構既保證了對物理對象的感知與智能控制又能在機-機接口擴展網絡接入功能后實現與互聯網的連接正是微控制器的這種入地物聯上天互聯的魔力實現了互聯網到物聯網的變革
從微控制器誕生到物聯網形成是30多年來現代計算機兩大分支從獨立發展到交叉融合水到渠成的結果現代計算機的源頭是20世紀30年代的圖靈機圖靈機的人工智能本質決定現代計算機必須擔負起智力計算與智力控制兩大任務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雖然從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從圖靈機模型到實用機的轉化但無法同時兼顧這兩大任務直到微處理器誕生
微處理器本質上是一個智力內核在其微小體積極低價位易于擴展的基礎上可方便地演化出通用微處理器與嵌入式處理器前者可以構成通用計算機用于智力計算;后者可以構成單芯片形態的微控制器即嵌入式系統早期俗稱單片機嵌入到對象體系中實現對象體系的智力控制
微處理器誕生后便迅速開始了現代計算機兩大分支的獨立演化進程通用計算機從單機計算分布式計算到網格計算迅速形成了互聯網的全球網絡體系;微控制器則從單機物聯分布式物聯總線物聯到局域物聯迅速具備了多種形式的網絡接入功能其后便是兩大分支交叉融合后的物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從微處理器誕生后集成電路發展史中明顯地看出這一歷史發展軌跡而奠定這一歷史軌跡的正是英特爾公司
英特爾偉大的歷史貢獻不僅是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還在于它實現了微處理的歷史分工英特爾于1971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隨后升級為80081973年又推出了較為完善的8位8080微處理器在智力計算領域英特爾公司于1978年開始了通用微處理器的探索推出了16位內總線16位外總線的8086通用微處理器其后便是801868028680386奔騰系列等輝煌成就的時代在智力嵌入領域1976年開始了MCS-48的探索1980年在MCS-48基礎上又推出了完善的MCS-51微控制器成為8位微控制器的經典體系結構此后80C51長盛不衰在完成了通用微處理器與微控制器探索后英特爾公司主攻通用微處理器成就了其在PC機領域的霸主地位
英特爾微處理器4004
今天當人們欣喜地沉浸在物聯網大潮中不應忘卻英特爾對物聯網發展的偉大歷史功績因為它以通用微處理器奠定了通用計算機的互聯網發展道路同時又以嵌入式處理器開辟了物理對象智力嵌入的微控制器發展之路兩個平行不悖的發展道路在盡頭處交叉融合水到渠成地誕生了物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