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電商 電商假貨的終結者
9月18日Remarkety公布了全球電商市場趨勢相關數據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球十大電商市場網購總額達13066.5億美元中國以5626.6億美元高居榜首美國以3490.6億美元緊隨其后又據經合組織官方公布的另一數據顯示每年全球假貨的價值超過2500億美元顯示假貨現象占總體銷售額的近20%其中中國假貨情況比較嚴重一方面是電子商務在全球的飛速發展另一方面是網絡售假在全球瘋狂的生長打擊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上購物的熱情我們想知道的是有沒有可靠的方法來解決電商和假貨如影承形這一全球性問題?
假貨成第三方電商平臺難以擺脫的夢魘
網絡售假如附骨之疽在嚴重損害各國消費者的同時也困擾著各國監管層和各大知名電商平臺阿里巴巴亞馬遜eBay等國際知名第三方電商平臺即因假貨問題一度被推向風品浪尖倍受質疑和詬病其中尤以阿里巴巴為甚從年初與中國國家工商總局的對掐到4月在美遭受服裝和鞋類協會向美國貿易代表署和美國證監會的投訴從5月法國開云集團的訴訟再到9月14日《巴倫周刊》封面3000字長文對阿里巴巴假貨問題明顯的指責使售假問題成為阿里巴巴難以擺脫的夢魘
如果說阿里巴巴之前如此密集接連被控假貨和投訴是因為踩在上市的節點上將自身優劣全面曝光給公眾之后多少有無端遭受來自大國利益集團或機構夸大其辭的挑剔和指責之嫌的話那么作為美國本土的亞馬遜和eBay(易貝)等知名電商平臺被質疑出售假貨足以證明假貨問題是第三方電商共同存在的問題據某外媒報道稱一全球著名廚房用具公司總裁表示他的消費者在亞馬遜上所購買的該品牌商品并不是其公司的正品而是假貨這樣長此以往將會砸了他的牌子前不久ebay也被爆出一條打假新聞當消費者提醒eBay網站上有數百種假貨出售時eBay沒有選擇讓假貨下架而是刪除了消費者的留言和舉報而該舉報人正是某家假貨調研機構的負責人他歷時9個月發現eBay上有250件假貨出售
全球各大知名或不知名的電商平臺均在經受著一輪又一輪假貨的侵襲和困擾為此各國監管層與電商平臺的管理者們一道紛紛給出應對措施對售假展開圍追堵截試圖將網絡售假從源頭上進行絞殺但不幸的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在各國政府電商平臺巨頭們各權利人與消費者共同做出種種努力之后網絡售假卻依舊生生不息且呈越發泛濫之勢
假貨與第三方電商如影隨形的根源
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之怪現狀?網絡售假如此瘋狂的背后到底蘊藏著多少不為消費者所知的秘密?筆者認為暫且拋卻歷來比較護短的歐美市場不說在中國目前大家普遍認為造成網絡售假瘋狂滋長且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消費者的知假買假和過度的忍讓一些電商平臺的管理者們借用保護動物的公益廣告語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來形象地解釋這一現象一句話就將網絡售假之責歸之于消費者這看似有道理的說辭卻存在著很大的誤導試想消費者想購得物美價廉的商品是沒有錯的這也符合電子商務去除中間流通最大讓利給消費者的本質既然兩者如此相承相符為何能將售假的所有責任推給消費者呢?這顯然是別有用心的人一種欲蓋彌彰的說辭且先聽一聽馬老板是如何回應媒體對淘寶銷售假貨時的提問的說你花80塊錢想去買1800的東西你自己太貪心了能買到真貨嗎?看來親如國民爸爸的馬老板對淘寶售假也是知情的只不過這種解釋明顯有強辭奪理之嫌另據某媒體的權威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有40.3%的網購用戶在買到假貨后選擇忍讓沒有進行投訴這個忍讓的行為是所有買到假貨后的處理方式中排名第一位但這個數據不能簡單地成為所謂知假買假的佐證而是從另一個方面反應出消費者投訴無門的無耐相信很多網購消費者都有過向電商平臺投訴的經歷那繁瑣的流程和總是滴滴的忙音總是讓人滋生出一種在罵娘的沖動看來消費者都想買到真正價廉物美的產品只是沒有一個更好的電商平臺供其選擇而已
第二平臺商家貨源不暢逐利之心舍棄誠信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商要杜絕假貨首先需要解決的是貨源問題只有切實與品牌商品牌國內代理渠道商協調好利益平衡與糾葛才有可能實現電商渠道與線下渠道代理商的良性合作與互利發展這個觀點一語道破了網購假貨盛行的重要關鍵點為什么電商平臺會得不到生產制造企業的支持呢?絕不是某人指責是為了保護國內代理商的利益這么簡單試想沒有哪家制造企業愿意放棄平等條件下就能獲得的銷售通路而根本原因則在于第三方電商平臺的入駐成本越來越高入駐企業或品牌的話語權卻越來越低制造企業的根本利益受到了傷害有沒有一種更好的方法來解決電商平臺與制造企業這種相互爭利的矛盾呢?
第三電商平臺監管不力導致假貨橫行據電商行業公開數據顯示國內知名電商平臺的自營產品并不銷量假冒商品而銷售假貨的大多出現在以商家入駐形式進入平臺的第三方賣家但是由于第三方電商平臺對這些入駐商家的資質缺乏嚴格審核和日常監管不力致使很多入駐商家干著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看來要杜絕假貨就必須以法律的形式明確電商平臺需要承擔的連帶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促使電商平臺把好渠道關減少銷售假貨的現象阿里巴巴馬云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在談及網絡售假時說今天去一些假貨集團調查一下他們最怕的是到淘寶網去賣很簡單阿里巴巴很快能查出誰在賣誰在生產通過這些數據公安可以馬上撲上去可見第三方電商平臺有這個能力和技術但現實版的網絡銷售卻又為何如此生生不息呢?想來這點玄機你懂的
第四當然也有人把網絡假貨泛濫歸為處罰不力和網絡售假成本過低是的目前對于絕大多數的無品牌授權通過自營渠道銷售商品的電商國內并沒有相關法律約束一旦發現銷售侵權商品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經營行為工商部門只能依據《產品質量法》《商標法》等法律法規進行查處處罰力度非常有限而電商平臺對售假商家也只是關店而已并無法進行強有力的經濟制裁和處罰
種種跡象表明似乎網絡打假真的任重而道遠?終結網絡售假也真的很難?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先看一下第三方電商平臺的銷售模式以亞馬遜京東商城阿里巴巴為例他們的銷售方式無外乎分為兩種一種是從制造商拿貨后直接出售另一種是第三方入駐商家銷售這樣就大大增加了假貨混入的風險再加上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營利模式的本質是為了賺取入駐平臺的擁金和推廣費用而入駐商家是否銷售假貨對于他們而言并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至少再沒有出現更好的電商平臺之前是這樣的)這樣看來出現網絡大量售假是這種電商平臺模式的基因出了問題第三方電商平臺一方面高舉打假的大旗更一方面還要保證有足夠的商家入駐才能賺取更多的擁金這就讓電商平臺自身成了一個矛盾的個體完全徹底的打擊銷售假貨入駐售假商家勢必作鳥獸散這如同自斷臂膀在沒有絕對的把握在保證較高的營利水平的能力之下招攬到真正的制造企業直接入駐平臺的時候是不會冒這種風險的
|可見所謂消費者的知假買假平臺商家貨源不暢電商平臺監管不力和監管層處罰不力成為網絡售假現象瘋狂滋生的理由是一種彌天大謊因為在沒有一種更好的電子商務模式可以取代現有的第三方電商平臺之前消費者無從選擇逐利的本質讓電商平臺與制造企業無法真正的和諧監管層顧慮重重才導致這一怪現狀?有沒有一種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呢?
共建電商望成電商假貨的終結者
綜上所述第三方電商之所以假貨橫行難以杜絕歸根結底是由其模式決定的京東上之所以假貨較少是由于其主要采用自營模式同時之所以京東也可能存在假貨則是因為除了自營之外它也有大量的第三方運營商的存在所以說只要有第三方運營就解決不了假貨問題而共建電商因其獨特的自營模式可徹底杜絕假貨現象
所謂企業共建電商是全行業制造類企業共同建設企業自已的電子商務平臺以共建電商我的網為例我的網大部分股權屬于參與共建的制造企業小部分股權歸性第三方管理公司這個第三方公司可以由所有入駐企業共同成立也可以由經驗豐富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公司直接參與管理占取小部分股權這樣一來讓企業共建電商平臺取代原有的第三電商平臺將企業與消費者直接對接極度去除中間化環節將節省的費用直接讓利給消費者消費者通過這一平臺可以從品牌制造企業手中直接購買到價廉物美的產品由于是品牌企業直接銷售消費者不用但心買到假貨而共建企業由于擁有共建電商平臺的所有權只需花費少量第三方電子商務管理公司的經營費用不需要更多的擔心高額的推廣費用及平臺擁金也無需但心再受來自于第三方電商平臺規則的束縛只要共同遵守企業共建電商平臺公約即可長期擁有自已的電商平臺再也不用擔心假貨或平臺規則沖擊和弱化自已的品牌了入駐企業除非自毀長城否則共建電商平臺上便永遠不會出現制假售假的現象
這種企業共建電商一旦成立不但會杜絕假貨的漫延而且可以發揮品類品牌的集聚效應在較短的時間內便可吸引消費者蜂擁而至獲得超乎想象的流量首先每個參與企業都擁有自已固有的品牌追隨者關注者和自我宣傳的陣地當所有的參與企業同一時間發出同一種聲音其信息的傳播力和穿透力將會超乎所想象其次單一品牌的用戶的需求也是復合性的他的生活中不僅需要食品還需要家具家電等產品由于共建電商是一個全行業優秀企業共建電商平臺消費者一旦進入便可找到他所需要的所有的正品行貨再加上價廉物美相信消費者在長期保受了假貨的傷害之后一定會無比的忠誠第三所有入駐企業也可以互相借力借勢互通有無讓企業的集體采購零費用成為可能
共建電商是相對于生產企業自建電商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和互聯網公司自營電商平臺來說的一種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是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特點是極度去中間化讓全行業優秀制造企業集中與消費者對接從根源上消除了假貨的來源這一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必將成為網絡假貨的終結者
近來據媒體報道共建電商這一全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已悄然興起并且以BAT為代表的電商大佬們和以聯想華為為代表的制造類企業也已開始嘗試但無論騰百萬的飛凡還是聯想柳教父的佳沃似乎都缺少了真正共建電商的因子而北京我的科技所打造的共建電商平臺我的網突顯了共建電商優秀的基因這讓飽受假貨之苦的消費者多了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