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薄膜光伏行業領域 為何重獲大企業青睞
在相對小眾的薄膜光伏領域近期吸引了包括央企在內的多家企業大手筆資金其背后是怎樣的商業邏輯?
盡管光伏行業當前的發展勢如破竹增長旺盛但薄膜光伏市場的份額卻始終較為有限2014年相比晶硅電池薄膜電池不足10%的市場占有率始終扮演的是一個配角
小眾薄膜光伏行業領域 為何重獲大企業青睞
然而2015年之后這一形勢可能出現較大的改觀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業界對薄膜光伏的投資熱情正在高漲
近幾個月來就有幾個大手筆的投資讓人咂舌
2015年9月1日云南龍宮光伏集團斥資20億元人民幣計劃在云南建設薄膜組件生產廠投產后年生產規模將達240MW而有著央企頭銜的中建材集團在年初更是豪擲10億美元擬在江蘇投建年生產能力高達500MW的薄膜電池生產線此外廣西地凱山東孚日等也都對薄膜看好甚至煤炭巨頭神華集團也在開展薄膜太陽能的研發
當然國內薄膜產業的投資走在最前列的還屬漢能集團盡管負面新聞纏身但這家公司不僅在國內投資了多個研發制造基地還陸續并購了多家海外薄膜光伏企業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其在薄膜方面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布局
看好薄膜源于技術進步
在光伏領域晶硅和薄膜的技術之爭由來已久在晶硅的支持者看來該技術路線不僅技術成熟度高而且轉化效率優于后者當前晶硅(包括單晶和多晶)電池被廣泛應用于大型地面電站占整個光伏發電市場的九成以上該技術的光電轉化效率在18-21%之間高于薄膜3個百分點左右
另一方面晶硅太陽能的主要生產原料為晶體硅屬于一般性資源地殼中晶體硅的占比超過了27%這為晶硅太陽能產業化發展以及未來的大規模普及提供了原材料的支撐
相比之下薄膜電池的原料主要為鉻鎵銦硒等稀有元素可能會制約該路線的發展規模以鎵為原材料的砷化鎵電池甚至被譽為皇帝的女兒價格高昂難以民用因此主要用于不計成本的航空和軍工領域|
既然如此為何還會有大筆資金投向薄膜行業?
事實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薄膜電池的上述劣勢正在逐步下降在幾天前召開的中國光伏技術與裝備論壇上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常務副院長莊大明就聲稱他所研發的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其轉化效率可達到18.9%為國內最高水平且在年內可能投入產業化
而被晶硅派所詬病的成本方面薄膜電池和晶硅電池的差距近年來也在進一步縮小按照中國能源學會新能源研究中心秘書長茅建生的計算目前晶硅組件成本約為3.6元/瓦而薄膜組件約為3.8元/瓦
清華大學莊大明教授對薄膜的成本下降非常有信心他認為當前薄膜電池成本高企很大程度上源于進口設備價格的高昂如果按照目前他所研發的技術路線采用國產設備生產在150MW生產規模以上的情況下可以將成本降至2.2元/瓦的水平
隨著技術的進步無論薄膜還是晶硅成本的下降是必然的
而薄膜的支持者之所以對這個技術的未來更有信心還來自于薄膜更加廣泛的應用由于薄膜電池在柔韌性弱光性高溫性及環境適應性方面都優于晶硅電池因此薄膜可以滿足更加廣泛和個性化的清潔能源需求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這種個性化的需求更加強烈漢能集團此前就曾推出很多生活化產品對于其品牌推廣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優勢互補而非零和博弈
晶硅和薄膜盡管是兩個不同的技術路線但二者并非是競爭關系
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各有特色且優勢互補前者適用于中國大部分地面電站后者除更加廣泛的應用之外在高溫和氣候惡劣的地區還更具優勢二者并非是對立關系而它們共同的對手是化石能源
近三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光伏產業獲得了突破性的發展但在整個能源消費占比中還不值一提截至2014年底我國累計光伏裝機總量為28GW僅占我國電力裝機總量1360GW的2%再加上光伏發電小時數較低因此從發電量上計算光伏還是一個十足的補充能源
隨著全球經濟的下行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價格一落千丈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更是跌幅超過了一半因此在以價格為導向的能源市場中化石能源的競爭力隨著價格的下跌迅速上升這也直接導致了化石能源與光伏等非化石能源的競爭進一步激烈
但是隨著環境容量的越來越小化石能源消費會受到進一步約束在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國家已經嚴控煤炭的消費總量以山東省為例未來兩年內該省的煤炭消費總量要在2012年的基礎上下降2000萬噸
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依然是絕對主力可再生能源占比雖然有所增加但分量還相對有限因此光伏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需要不同技術路線相互促進相互補充
按照專家的測算如果將全球的太陽能資源充分利用太陽能發電在理論上完全能夠滿足人類的電力需求目前的制約因素中生產成本儲能技術輸送技術等都有待技術的進步若太陽能+儲能+智能電網=完美電能的公式能夠在低成本的狀態下成立那么未來太陽能的發展空間將沒有天花板
因此現有條件下光伏企業應當取長補短共同為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而增加研發投入共促技術提升而不是相互攻擊揭短打擊對手因為在未來的光伏市場中無論晶硅還是薄膜都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2015中國國際網印及數字化印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