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污染兼顧修復生態 科技守護新疆干旱區綠色
水工業網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區是我國的西北戰略安全屏障和生態安全屏障其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問題事關國家穩定和發展的全局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干旱內陸區資源能源開發力度驟然提高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經濟總量逐漸提高由此對生態環境帶來一系列的壓力甚至是破壞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新疆干旱區環境污染與生態修復實驗室作為中科院在邊疆布置的國立科研隊伍有責任也有義務為確保新疆實現環境友好型跨越式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保障實驗室主任潘響亮介紹
面向地方之所需
水土流失荒漠化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江河斷流草原退化水土資源不匹配等生態環境問題與人類活動相互交錯互為因果治理難度大看到一系列生態破壞潘響亮痛心不已對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加快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都必然會影響甚至破壞生態系統污染環境
而他所在的實驗室正是針對國家西部大開發與新疆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需求立足新疆面向西北干旱區圍繞新疆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亟待解決的環境污染問題結合當前國際關注的干旱區環境污染與修復領域的發展趨勢開展內陸流域污染機理與風險污染環境修復基礎和應用研究發展干旱區環境污染與控制理論方法實現核心技術重大突破和系統集成
由于許多規律性的東西在新疆是套用不上的針對新疆地域特點實驗室開展了內陸流域污染過程與環境風險調控新疆大型礦山能源基地環境污染與生態修復干旱區城市環境污染機理與修復農田土壤污染與食品安全保障四個方面的研究潘響亮介紹說這四個方向正是新疆的地方之需
內陸河是新疆眾多的物語中無法省略也不能繞過的一個伊犁河阿克蘇河瑪納斯河烏魯木齊河這些內陸河鋪散開去從天山之巔流到天山之腳以冰涼的乳汁滋潤著天山南北許多盆地和綠洲
我們研究污染物在內陸流域水體大氣土壤生物多種介質中賦存狀態運移分配和轉化規律闡明污染物在各環境介質中的交互作用機制及其環境效應評估污染物對生態系統和人體的健康風險研發控制和削減環境風險的方法和技術潘響亮說
而針對新疆的油田大型煤化工基地和金屬礦山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實驗室開展了研究礦山環境污染的生態風險廢水處理技術重污染場所和廢棄礦山生態恢復技術
多年來烏市空氣質量一直低于國家二級標準是全國污染較嚴重的省會城市之一不僅嚴重制約了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而且也極大地影響了廣大市民的身心健康
我們著眼于干旱區內陸大型城市大氣細粒子和大氣污染物的排放清單和源解析以及主要大氣污染物的時空分布輸送轉化沉降機理PM2.5及凈化有毒氣體凈化新技術除此之外潘響亮透露實驗室還將城市飲用水深度處理及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和城市重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納入到研究范疇中|
另外針對新疆農田土壤污染特征與規律科學家們也在研發重金屬農藥等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修復技術保障食品安全
科研人才兩手抓
實驗室長期以來重點研發適用于干旱區的污染環境生物修復技術自主研發了尾礦工業有毒廢渣無混凝土生物固化技術重金屬和砷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原位穩定技術污染地表水的光生物反應器處理技術復合污染地下水原位生物修復技術等部分技術已經在一些礦山等污染場地進行示范推廣
針對干旱鹽堿土的砷污染的生物修復這個世界性難題他們成功研發了基于微生物鈣化的土壤中As原位鈍化技術目前已經有20多株可高效穩定土壤中重金屬和砷的土著菌種可以規模化生產菌劑在實施中菌劑可以大面積地噴灑也可以在灌溉期間隨水流擴散在常溫下3到7天即可達到修復土壤效果
實驗室還建立了3000平方米克拉瑪依高鹽重度石油污染土壤植物修復示范基地及多個油田作業廢水示范工程項目為示范基地的進一步建設奠定基礎
我們以界面氧化結合電動力學大幅增強酵解及高效脫水并將之應用于污泥處置開發已成功研發出多個高效污泥處置裝備學術帶頭人李篤中曾擔任國際水協之污泥處置組主席研究獲得世界環工界認可
他們在顆粒污泥的形成和穩定等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將目前世界上需30日方能啟動20升反應器之技術縮短至72小時內以優勢改質菌種形成顆粒將目前世界上僅能穩定運行60日之生物顆粒程序延長至一年以上顆粒污泥并可直接干燥儲存三年以上仍不影響活性
近幾年實驗室在干旱區污染物生態毒理效應研究城市污泥處置技術金屬尾礦工業有毒廢渣的重金屬污染控制技術硝酸鹽砷和重金屬復合污染水體中的污染物去除技術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潘響亮認為在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同時還要培養高水平創新型科技人才形成一支年齡與學科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能承擔國家重大科研課題及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的高層次研究群體
目前實驗室研究隊伍老中青結合以中青年研究群體為核心以博士后外籍留學生和博士研究生為主體無論是年齡結構還是職稱構成實驗室研究隊伍基本形成了合理的金字塔結構潘響亮說實驗室研究隊伍的結構和梯隊需要專業技術職務和職稱的支撐但是評價實驗室隊伍更重要的是實驗室人員的動手能力實踐經驗知識水平
實驗室有長期穩定的固定人員其中多數成員都有各自擅長的實驗技術長期直接從事實驗設計完成實驗并采集數據培養提高碩博學生和年輕研究人員的實驗能力一支高素質的研究實驗隊伍得益于有長期連續高層次的科研任務的帶動同時也得益于長期無中斷的國內外學術交流和頻繁的人員技術培訓
潘響亮他們堅信未來他們將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干旱區環境污染與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及西北地區重要的高層次環保科技人才培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