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形銅質香薰爐
我國熏香的習俗由來已久人們相信通過熏香不僅可以去污除穢還能帶來吉祥由此香薰爐也逐漸成為人們的常用器物
古代較早的香薰爐均為陶瓷燒制漢代和晉代達官貴人常用薰爐來焚香具有熏香除穢熏衣取暖的功能漢代學者劉向曾在《香爐銘》中這樣描述承以銅盤中有蘭綺朱火青煙講的就是香薰爐那個時期香薰爐的形狀很奇特主要分為器蓋爐身和足三部分爐的基座部分狀如今日洋酒杯的杯足蓋上則裝飾著連綿的仙山以及各種各樣的奇花異獸蓋中有孔便于香氣溢出
明代香薰爐很厚重不花哨大部分是用紫銅黃銅白銅制成主要的紋飾都在爐蓋上爐的造型有圓型橢圓型葫蘆型如意型宮燈形等
到了明末清初香薰爐的制作和使用進入一個繁榮時期特別是清中期以后不僅爐蓋上有花紋連爐身上都有了紋飾格外精美工藝上有黃銅鏤鑄雕刻銅胎畫琺瑯掐絲琺瑯描金漆鏨刻鎏金銀等手法故宮內大殿書房內寢所置高達一米多的巨大香薰爐多為掐絲琺瑯等景泰藍的精品也有鑄銅鎏金鏨刻精美的極品彰顯豪華高貴的皇室氣派當時的文人雅士也喜歡在書案上陳設造型各異紋飾典雅的香熏爐以營造幽雅的意境
我收藏的這件雁形銅質香薰爐爐高89厘米為明末清初時期的器物器物較大一般應為貴胄宗廟或私塾文廟所用此爐雁首向天口半張曲頸挺胸做鳴叫狀雙掌踏地底座配硬木座用鉚釘固定縱觀整個器物不僅造型比例得當而且神態栩栩如生極其傳神銅質金亮細密滑爽皮色烏黑藏栗包漿厚重大雁身上鏨刻的羽毛皆歷歷可見雁背上還有一處活動的天窗可揭開小窗往里面添置香料煙氣從雁的頸部直達口中裊裊噴出香氣滿室在雁的腹部還留有一小排細密的小孔讓空氣進入雁的腹腔內形成對流香料得以順利燃燒
把香薰爐打造成雁形寓意深遠因大雁自古被視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俱全的靈物是禽中之冠業內小型香薰爐的藏品較多而這種大型爐鮮有因此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