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固化特性
表面處理網訊張斌葉代勇
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廣東廣州510640
摘要:為了更好地了解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的固化特性對以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為活性稀釋劑的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固化過程中的黏度凝膠時間凝膠含量固化揮發分及轉化率變化進行研究結果表明:這種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常溫固化時固化劑質量分數為1%~2.5%時凝膠時間在15~30min;黏度先略有降低18min時急劇增大;固化8h凝膠質量分數達到93%;24h固化的轉化率為66.38%;固化前20min略有揮發45min后基本沒有揮發固化揮發分為1.5%同時研究了固化反應表觀動力學得到表觀活化能為41.67kJ/mol反應級數為0.962固化體系的動力學方程為:dα/dt=1.119106exp-5.013103/T1-α0.962
關鍵詞: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固化特性
中圖分類號:TQ63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0253-4320201412-0062-04
不飽和聚酯UPR涂料具有硬度高豐滿度高光澤度高耐化學品性能優異等優點廣泛應用于樂器及高檔家具行業傳統不飽和聚酯樹脂是以苯乙烯為稀釋劑然而苯乙烯毒性大易揮發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著手低苯乙烯揮發的不飽和聚酯樹脂的研究通過在樹脂中加入石蠟等外成膜劑[1]苯乙烯抑制劑[2-3]或使用高沸點低揮發性的活性稀釋劑代替苯乙烯[4-7]等途徑來減少揮發其中使用高沸點低揮發活性稀釋劑替代苯乙烯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揮發問題John等[4-6]以生物原料合成活性稀釋劑其揮發性小但工藝復雜稀釋效果差黏度難以達到涂料用樹脂的要求筆者直接使用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稀釋不飽和聚酯得到揮發性低黏度低成本適中不飽和聚酯涂料并對其固化特性進行研究近年來對于不飽和聚酯固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苯乙烯型不飽和聚酯復合材料領域[8-10]然而常溫固化的低揮發的不飽和聚酯涂料固化特性的研究很少筆者系統研究了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常溫固化的凝膠時間轉化率黏度凝膠質量分數固化揮發分的變化及表觀動力學進一步推進了低揮發不飽和聚酯的發展
1實驗部分
1.1試劑
低黏度不飽和聚酯自制;甲基丙烯酸羥乙酯HEMA工業級日本旭化成化學生產;環烷酸鈷異辛酸鈷過氧化甲乙酮分析純阿拉丁試劑上海有限公司生產
1.2不飽和聚酯涂料的制備
在上述不飽和聚酯中加入質量分數15%的HEMA1.5%~2.5%引發劑過氧化甲乙酮1.0%~1.5%促進劑環烷酸鈷或異辛酸鈷及其他涂料用助劑低速分散2~3min并攪拌均勻之后即制得不飽和聚酯涂料涂布于木板表面25℃下干燥
1.3分析與測試
黏度測試:采用上海尼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DV-2+PRO數字式黏度度計進行測試測試溫度為25℃
DSC測試:采用德國NETZSCH公司生產的STA449C型DSC儀在氮氣氣氛中以5101520℃/min的升溫速率將樣品從20℃加熱到140℃
固化轉化率測試:采用美國PerkinElmer公司生產的spectrum2000傅里葉紅外光譜儀測試涂膜固化前后紅外吸收對1735cm-1處CO鍵及1640cm-1處CC鍵吸收峰進行峰面積積分CO吸收峰為參比峰固化前CO吸收峰面積為A0CC吸收峰面積為B0固化后CO吸收峰面積為A1CC吸收峰面積為B1固化轉化率為:
α=[1-B1×A0/A1×B0]×100%
凝膠含量測定:取0.2~0.3g漆膜準確稱量質量為W0放入錐形瓶中加入30mL丙酮浸泡24h取出后100℃干燥1h稱量其質量為W1則凝膠質量分數為:
ρ=W1/W0×100%
固化揮發分測定:取一塊干凈的馬口鐵稱量其質量為M0涂上涂膜后稱鐵片與涂膜總質量為M1固化24h后稱鐵片與涂膜總質量為M2固化揮發分為:
固化揮發分%=[1-M2-M0/M1-M0]×100%|
2結果與討論
2.1紅外表征
由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為活性稀釋劑的不飽和聚酯涂料固化前后的紅外譜圖可知3448cm-1附近出現強且寬的峰為活性稀釋劑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中的OH吸收峰2962cm-1和2882cm-1分別為CH3CH2伸縮振動吸收峰1728cm-1為酯羰基的特征吸收峰8111641cm-1和3080cm-1為CC雙鍵的特征吸收峰可見固化后CC雙鍵的特征吸收峰強度明顯減弱表明固化過程中大部分雙鍵被打開發生交聯反應
2.2固化劑質量分數對凝膠時間影響
不飽和聚酯涂料中固化劑的質量分數決定著涂料的固化速率和凝膠時間對于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體系凝膠時間隨著固化劑質量分數的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由圖1可以看出隨著固化劑質量分數的增加凝膠時間不斷縮短由于引發劑促進劑加入量增多二者反應產生的自由基增多引發更多的雙鍵發生交聯固化凝膠時間相應縮短不飽和聚酯涂料的凝膠時間通常控制在15~30min一方面保證涂料具有相對較長的活化期另一方面也使得涂料在較短時間內可以固化因此對于這種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固化劑質量分數為1%~2.5%時凝膠時間較為適合
2.3固化過程中黏度變化
不飽和聚酯涂料從配制完成到凝膠過程中黏度的變化對施工性能具有一定的影響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從配制到凝膠階段黏度的變化如圖2所示由圖2可見隨著時間的延長不飽和聚酯涂料黏度先減小再急劇增大從0~16min黏度從2000mPas左右降低到1200mPas這是由于當引發劑和促進劑加入后二者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產生熱量體系溫度不斷升高黏度降低;但是到16min之后體系溫度較高雙鍵的自由基反應劇烈體系交聯固化因此黏度不斷增大到18min之后急劇增大發生凝膠因此這種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在配制后的16min內都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
2.4固化過程中轉化率及凝膠率變化
不飽和聚酯涂料的固化依靠雙鍵的聚合反應進行交聯雙鍵轉化率及凝膠率的變化反應了不飽和聚酯涂料固化過程中交聯密度的變化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常溫固化轉化率及凝膠率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轉化率在前1h內增大較快達到60%左右;2h之后轉化率逐步穩定于66%左右凝膠率在0~2h內迅速增大達到83%;2h之后隨著固化時間的延長凝膠率增長緩慢;凝膠率在8h時達到93%左右之后基本不變整體變化趨勢與轉化率相一致由于在固化的初始階段體系內雙鍵質量分數高引發劑-促進劑質量分數高固化速率快;隨著固化時間的延長剩余的雙鍵質量分數不斷降低引發劑-促進劑不斷消耗雙鍵的自由基反應速率降低雙鍵轉化率和凝膠率趨于穩定并且由于常溫固化溫度相對較低存在一部分雙鍵的殘留因此該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的主要固化階段為前2h
2.5固化過程中固化揮發分變化
與傳統苯乙烯型不飽和聚酯涂料相比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的優點在于施工和固化過程中氣味低毒性小揮發分少以苯乙烯為稀釋劑的不飽和聚酯涂料和以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為稀釋劑的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在固化過程中固化揮發分的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這種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較傳統的苯乙烯型不飽和聚酯涂料固化揮發分大大降低由放大圖可知在涂施后20min內具有少量的揮發20min之后揮發緩慢45min之后基本穩定于1.5%左右這是由于涂料涂施后的20min內處于流動狀態體系內少量可揮發物容易游離到表層揮發隨著固化時間的延長涂膜逐漸固化成半凝固狀態揮發量不斷減少45min基本表干表層固化膜進一步阻礙可揮發物質的揮發總的固化揮發分為1.5%屬于低揮發性涂料[8]
|
2.6固化反應表觀動力學研究
在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樹脂中加入1.5%環烷酸鈷1.8%過氧化甲乙酮以5101520℃/min不同速率升溫所得放熱曲線如圖5所示不飽和聚酯樹脂體系的固化反應表觀動力學參數包括表觀活化能E及固化反應級數n關于表觀活化能EKissinger等[11]提出熱固性樹脂固化反應表觀活化能E與固化反應放熱峰頂溫度Tp及升溫速率Φ之間有如下關系:
-lnΦ/Tp2=E/RTp-lnAR/E
其中:Φ為升溫速率℃/min;Tp為峰頂溫度K;E為表觀活化能J/mol;R為理想氣體常數8.314/molK;A為頻率因子
根據不同升溫速率下的DSC曲線對-lnΦ/Tp2~1/Tp作線性回歸其斜率為-E/R由此可計算固化反應過程的E以及A關于固化反應級數nCrane等[12]提出在不同升溫速率的情況下E與固化反應級數n之間的關系如下:
dlnΦ/d1/Tp=-E/nR
以lnΦ~1/Tp作圖得直線關系其斜率為-E/nR利用得到的E值可以估算固化體系固化過程的反應級數
由表1數據經線性擬合可以得到圖6-lnΦ/Tp2~1/Tp的斜率E/R=5.013103lnAR/E=5.408得到表觀活化能E=41.67kJ/molA=1.119×106同樣lnΦ~1/Tp的斜率得到E/nR=5.212×103可以得到反應級數n=0.962
根據動力學方程可知不同溫度下轉化率與固化時間的關系對于更好地在不同環境溫度下使用該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具有一定指導作用
3結論
研究了以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為活性稀釋劑的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固化過程及特性結果表明這種低揮發不飽和聚酯涂料常溫固化性能良好常溫固化時固化劑質量分數為1%~2.5%時凝膠時間在15~30min;涂料在配制后的16min內施工效果好;凝膠質量分數在8h時達到93%;24h固化的雙鍵轉化率為66.38%;固化前20min略有揮發45min后基本沒有揮發固化揮發分為1.5%;通過研究固化反應表觀動力學得到表觀活化能為41.67kJ/mol反應級數為0.962固化體系的動力學方程為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