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臂:專業機構如何修復?
我的孩子是‘玻璃娃娃’從出生開始就不斷骨折
近日來自河南的劉先生在社交平臺發布求助信息
他的女兒小雅(化名)今年14歲身高僅1.2米體重20多公斤患有成骨不全癥俗稱脆骨病
據劉先生介紹女兒自出生后便多次骨折她一碰就骨折有時候自己咳嗽打噴嚏也會骨折
由于頻繁骨折小雅的四肢畸形無法行走
如今孩子病情加重全身多處骨折急需手術治療
玻璃人瓷娃娃脆骨病
這些看似可愛的名字背后卻是患者日復一日的痛苦和煎熬
罕見病又稱孤兒病是指流行率很低很少見的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患病人數占總人口的0.65‰~1‰之間的疾病或病變定義為罕見病
目前全球已知罕見病超過7000種我國罕見病患者約2000萬人
脆骨病屬于罕見病中的一種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趙宇說罕見骨病包括多種遺傳代謝病及遺傳性骨病如軟骨發育不全馬凡氏綜合征成骨不全癥等這類疾病的發病率低常被誤診漏診治療難度大致殘致死率高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罕見病為何如此難診治
罕見病診斷困難重重很多罕見病患者平均診斷時間需要5到7年平均就診5到6位醫生平均誤診2次以上才能確診且44%的罕見病患者曾被誤診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所教授張曉坤表示罕見病診斷難度較大主要因為其臨床表現復雜多樣癥狀體征累及全身多個系統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加之發病率低臨床醫生對罕見病認知度不高導致誤診漏診情況較多
罕見病涉及血液骨科神經腎臟呼吸皮膚及重癥等多個學科確診往往需要多學科醫生團隊配合完成這也增加了罕見病診斷的難度
除了診斷難度大周期長外罕見病治療也面臨不少難題
罕見病用藥被稱為孤兒藥
由于患者數量少市場需求有限藥物生產量少因而研發成本高企業關注度不高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罕見病無藥可治的原因之一
我國罕見病患者有2000多萬但已經上市的治療罕見病的藥物僅有5%能夠進入醫保目錄患者經濟負擔較重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表示
罕見病患者長期面臨境外代購藥物花費高昂等難題
如何破解罕見病診療難題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罕見病防治與保障工作致力于破解罕見病防治困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聯合制定并發布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明確了121個罕見病病種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成立了324家醫院參加的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辦公室建立雙向轉診遠程會診機制構建覆蓋全國的新型罕見病診療服務網絡提高罕見病綜合診療能力
2023年由北京協和醫院牽頭申報的疑難重癥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復建設這是我國首個疑難重癥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將圍繞疑難重癥和罕見病研究的重大需求開展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
目前我國在部分領域已經初步形成了罕見病研究的特色優勢
張抒揚表示我國已建立了國家級的罕見病注冊登記平臺開展了上百種50萬例罕見病患者注冊登記研究構建了全球最大的單病種數據庫為新藥研發提供數據支持
我們希望通過實驗室的建設整合國內優勢單位力量搭建一個高水平的臨床研究及轉化醫學研究平臺
張抒揚說實驗室將通過開展大規模自然人群隊列研究建立中國疑難重癥及罕見病患者生物樣本庫與資料庫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等舉措全面提升我國疑難重癥及罕見病研究和診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