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柳樹巷
上世紀30年代在柳樹巷正街西側有兩條巷子一條是小廟巷(1942年改稱懿范巷)里面有座山西會館有時會唱戲聽眾很多稱這里是小戲園子此巷巷口是當時的寧夏警察總局(原址為魯班廟)另一條叫蘆席巷(今仁義巷)東起柳樹巷西到草巷子是編織和出售蘆席的地方
在柳樹巷正街上有一所著名的學校寧夏師范附屬小學不但有寧夏城(今銀川市)本地的學生還有外地來的學生全校有學生300多名是全城教工學生最多的學校在這里當過校長的有冒海珠王卓如單積賢吳梅錫等他們在當時的寧夏都有很高的威望我上學時是單積賢當校長他古文講得好字也寫得好
柳樹巷的東側也有兩條巷子一條叫一人巷若要從東街不通過鼓樓門洞往返柳樹巷只有從碴子市(今朝陽街)通過一人巷到柳樹巷這條巷子長約一百多米寬不到一米兩面是商號土坯夾木椽的高大圍墻下面有一米高的青磚墻基這種墻不但堅固耐用而且可防賊挖洞在巷里若對面來人夏天時兩人需背對背側身而過到了冬天人們穿的厚只有等先進巷子的人過去后面的人才能走特別是學生放學時也正好是下班時間有時兩頭便排上了隊十分擁擠人們就只好走鼓樓門洞
另一條巷子叫郞家巷是從碴子市到柳樹巷的一條大路可通行轎車子
張大先生和張二先生
在寶珍和恒豐的對面有寧夏最有名的中醫世家是兄弟倆群眾稱張大先生和張二先生這兩家人住在一個大院里面出入一個大門但開著兩家藥店各自為業兄弟之間也互相保密他們開的處方不能通用據說他父親傳授醫術時唯恐兩個兒子互相競爭便把內科針灸傳給大兒子把婦科兒科傳給小兒子讓他們各有特長互不干擾所以群眾根據病情分別就診都能得到好的療效他們的孩子叫張善元張善述張善承都是我們的同學對他們家的情況我比較了解
此外寧夏當時只有兩家澡堂其中一家浴清池就在柳樹巷南口生意非常紅火
在柳樹巷南口還有幾家京貨店和兩家皮鞋店最有名的叫大華鞋店規模較大是前店后廠可以為顧客量腳訂做皮鞋特別是騎馬用的長筒皮靴在寧夏紅極一時當時軍隊里騎兵團以上的軍官步兵師以上的軍官都在這里訂貨另外還有繡花鞋拖鞋千層底鞋式樣美觀價格適宜很受顧客歡迎
總之當時的柳樹巷店鋪眾多售賣京津貨物的商店云集是文化用品種類最多質量最好價格最低供應最及時的地方不僅寧夏城的機關學校在這里購買甚至外地的小商小販也來這里批發柳樹巷在那時便是市場繁榮利潤可觀是寧夏城里當仁不讓的黃金地段
文化用品店鋪眾多
鑒于以上情況當時的寧夏省政府于1945年夏季命令以鼓樓為中心將周圍的房子后退三丈使鼓樓與周圍的商店斷開留出一條環形大路從此車水馬龍交通順暢使鼓樓附近景觀大變改變了多年走鼓樓門洞的習慣除此之外當時還在附近建成了標準統一的商店(統一式樣尺寸材料門牌大小)四周建筑面貌煥然一新所有門面全是用的大青磚砌墻石灰勾縫條石筑臺整齊化一美觀大方
柳樹巷為文化教育服務的部門很多如有幾個石印局是專門印刷文化用品的那時人們重視印章所以雖有多家刻字店但生意都很興旺還有在當地很有名氣的雕刻店有名的賀蘭石硯就出在這里玉石雞血石的品類也很多
還有文化用品商店專門賣湖筆徽墨宣紙的店規模最大的叫回和水店就在寧夏師范附屬小學的南面坐東向西不但零售而且批發還有專門供應學生教科書描紅本石硯墨盒毛筆的商店有一種叫金不換的香墨非常出名當時用途最廣的是鉛筆橡皮蠟筆蠟紙細麻紙(寫毛筆字用)銷路最廣的是石板石筆可以說是人人必備
此外柳樹巷里還有幾家照相館最好的是寶珍和恒豐兩家名氣最大的是寶珍照相館它不但資格老人員多規模大而且設備齊全技術精良為其他同行所不及特別是他的服務項目多不但照相而且還修理照相機各種大鐘懷表唱機等
恒豐照相館在寶珍照相館北側它的特點是組建較晚設備較新多數是最新科研成果有一些新的技術比如照相機是最新生產的體積小結構精巧攜帶方便成像質量好照片清晰度高還可以上色顧客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