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最小詩人”不能止于圍觀
近日被輿論稱為中國最小詩人的北京9歲男孩梁勝杰(筆名鐵頭)的一組詩作在網上廣泛傳播其中《愛情》《如果媽媽是只小賤貓就好了》《出口》等作品引起廣泛爭議有網友表達了對他詩作的推崇孩子的詩充滿想象力也有網友質疑鐵頭所寫的不是詩歌是段子甚至有些網友尖銳地指出其中一些詞句顯得低俗(10月29日《京華時報》)
且不說9歲的小男孩能否擔得起中國最小詩人這一名頭但透過諸如媽媽很賤我愛她這樣的句子雖然傳遞出了真摯率性和純真的情感但就孩子日后的成長而言是否有助益卻值得深思由此引申出一個教育上的問題在以人為本的大環境下對孩子出格乃至錯誤的一些言行是該以把玩的心態欣賞圍觀還是應以教育的態度加以引導呢?答案顯然是后者
但從這位9歲男孩媽媽的言行看顯然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位媽媽不僅沒有引導孩子在字詞上加以斟酌反而以炫耀的姿態在朋友圈廣而告之既沒有意識到擇詞不當將來可能會對孩子人生價值觀造成負面影響更沒有預料到社會輿論的負效應會對孩子造成沖擊和傷害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對孩子日后的成長都很不利這樣的負面例證現實中其實已經不少某歌唱家兒子在出事前不也是出入不少電視臺展才露藝引來社會輿論的一片贊揚嗎?想必當爹當媽的當初也是自豪有加但最后鈴鐺入獄的結果想必是多數人不曾預料到的
當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加之又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居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普遍生活在蜜罐里自小在一片贊揚中長大在這種環境下孩子稍有優點就會被家長刻意拔高放大缺點和出格的言行卻容易在家長一片愛心膨脹中被寬容乃至縱容可是等到孩子年齡漸長惡習養成乃至走上違法法律的道路再糾正卻已是蜀道之難
不僅家庭教育近年來隨著以生為本在教育界漸成共識一些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對以生為本有不少誤解乃至曲解結果把以生為本變異為一味討好學生學生有了出格的行為不敢管學生犯了錯也不進行批評懲戒甚而至于當學校發生諸如侮辱乃至打罵教師的嚴重事件時作為當事人的教師竟然也主張無原則寬容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對學生的優點不加選擇地一味贊揚殊不知真正以生為本的教育是有原則和界限的是有是非觀和價值觀的是講究因人而異和對癥下藥的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一味遷就而是有引導有提升的
因此對9歲孩子詩詞中出現的低俗詞句我們的家長不可以僅以一句童言無忌而怠慢之或以把玩的心態視之社會輿論也不必棒殺或捧殺式地進行圍觀孩子的成長需要安靜的環境教育需要發揮引導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