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阻尼器 比臺北101重1倍
大陸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比臺北101建筑高出4分之1但「高度」恐怕不是建筑最困難的部分打造上海中心的Thornton Tomasetti公司資深董事朱毅也經手臺北101建筑設計馬來西亞雙子星大廈在建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也是他的作品他坦言中國臺灣颱風與地震頻繁「臺北101還是目前遇到最困難的項目」
上海中心大廈高度相當傲人和臺北101一樣抗震得仰賴幕后推手「阻尼器」不過上海中心的阻尼器重量比臺北101多1倍而中國臺灣因地震頻繁抗震達9級上海中心僅7級兩者的阻尼器原理概念也很不同
朱毅說臺北101的阻尼器是機械原理上海中心則採用電磁原理也因原理的變化上海中心的阻尼器并非巨大的球狀物而是化身漂亮的藝術品「一定會和想像中很不一樣」據了解上海中心也有意像臺北101一樣大方展示阻尼器
近期上海天氣熱得嚇人不少人好奇工人怎么工作上海建工集團副總裁房慶強說工人基本上是「做兩頭歇中間」早晨很早上班中午休息但其實上到高處就知道上面的溫度其實比地面舒服多了
而在超高層建筑建設過程中最缺乏的資源是什么答案是垂直運能上海中心重達85萬噸相當73座埃菲爾鐵塔需超過10萬噸鋼結構2萬個板塊的外幕墻4萬片玻璃上百萬件各種材料以及每天數千工人的上下運送這些全都得靠4臺塔吊和21部施工電梯完成而電梯每上一次頂層至少費時半小時
為此上海中心還引入了物流管理概念以類似「超市配送」和「快遞服務」的方式將各種配件的形狀重量和特性分別裝箱透過二維碼分發流程確實掌握所有材料的運輸狀況與目的地工人也能像超市貨架上一樣精準取用各種材料
內容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本站對作者上傳的所有內容將盡可能審核來源及出處,但對內容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其真實性及合法性。如您發現圖文視頻內容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及時予以修改或刪除。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