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亞:海邊圖書館,現實之外
海邊的天空海邊的氣象是更原始更粗暴的狀態和閱讀一樣未經任何過濾就建立起與人的精神聯系
海灘上的大地藝術
去年3月的一天董功第一次來到這片海灘特意起了大早凌晨五六點鐘就過來想看日出但天陰沉沉的云層厚重有點失望但陰天也有一種強烈的氣氛日出時分陰沉的云隙中透出一點朦朧的亮光能夠感覺到微妙的光線變化轉瞬即逝海是凝重的鉛灰色海浪有節奏地涌向沙灘浪聲低而遠沙灘上隨處可見風吹過后一縷一縷的痕跡一條舊木船半掩在沙子里因為氣候和風的侵蝕好像已經靜靜地存在那里很多年往遠處走又見一堆廢棄的小房子曾經是漁民的臨時居所漁民們平時住在周圍的村子里到了打魚的季節會在晚上住在這邊第二天清晨出海小房子已經被廢棄了光線幽暗斷瓦殘垣有種時間凝固的感覺反而帶有紀念性陰天里海水反差小透過歪歪扭扭的窗框向外看海就是一塊純色像一幅畫一樣掛在墻上有種在真實和不真實之間來回跳躍的幻覺在董功眼里海的背景太單純讓人沉浸在一種詩意的孤寂氛圍里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和習慣的城市生活反差非常大海邊的光線也很特殊是自然光最原初的一種狀態因為它沒有經過樓宇的反射遮擋一天的太陽都會很真實地在這個海灘上完整展現
董功是直向建筑事務所的合伙人這也是他接手地處北戴河新區的阿那亞三聯公益圖書館項目的第一次現場踏勘阿那亞項目甲方希望在海邊有一個精神體驗的空間無論這種體驗是對自然的感悟還是對自我的冥想三聯書店定期為這里提供圖書并培訓圖書管理員這次海邊踏勘也成為董功的設計起點他覺得海提供了一個極端強烈純粹開敞的環境因為它本身是一個脫離尺度的背景在這兒做房子就像在一張白紙上作畫一樣仿佛怎么涂抹都可以其實很難找到很具象的和場地的關系他們在不同的時間來了幾次大海沙灘所呈現出的不同狀態都影響了他們對建筑的闡釋最后找到的線索是建筑的情緒和場地的關系在這么一個接近無限的背景下面那些木船小房子都是孤立的物體更像是海邊的大地藝術他想象圖書館也應該是靜靜地在海灘上像一塊存在已久慢慢風化的石頭外形單純而堅硬里面卻蘊含著某種神秘感當人走進去能夠感知到空間建立起來的人和海之間的精神聯系感知到屬于這片海的光線風和聲音
這種大地藝術讓董功想起安德魯懷斯(AndrewWyeth)的畫其中一張就是一個老人坐在礁石上遠處是海浪懷斯的畫里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孤獨感表現了個體與社會之間強烈的距離所有東西都是凝固的有一種近乎永恒的時間性
最終呈現出來的海邊圖書館就是一個單純的長方形盒子混凝土和木頭材質讓它看上去好像已經在這里好多年了仔細看混凝土外墻表面還有木紋的印痕董功說木模混凝土的想法也源自場地踏勘時沙灘上的印記風腳印車轍他們希望在圖書館的材料上也留下建造過程中的痕跡而且木紋的質感也使原本堅硬的混凝土有了溫暖感而在屋檐和門窗處和混凝土搭接的其實不是木頭是竹鋼抽取竹子里面的纖維而成的一種高密度建材風化的速度慢適合用在海邊它和混凝土有共通的氣質一種致密堅硬的感覺
到達這個圖書館要在沙灘上徒步幾百米走得鞋里灌滿了沙也有人對董功抱怨為什么不加一個木棧道可他覺得圖書館和海之間的儀式感就應該是這么直接的一個簡單的物體放在沙灘上而修一條棧道就好像把圖書館限定在一個固定坐標上一樣會破壞它與海的某種抽象關系而且在沙灘上建一個房子稍微臟點又如何?再者說人到這個海邊圖書館來日常習慣的那種方便到底有多重要?
超越日常的信仰空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圖書館就是中國人的教堂讀書往往是一種內省通過與作者的關系進入一種冥想狀態董功希望通過圖書館制造一種情緒或者氛圍讓人可以在其中安靜地與書發生某種溝通進入一種非日常的節奏中去
董功印象最深的一個閱讀空間是由戈登邦夏(GordonBunshaft)設計的耶魯大學稀有書籍和手跡藏書館圖書館大廳的中央是一個可以透光的玻璃書庫書庫給這個空間提供了象征性的由書組成的雕塑閱讀區域環繞四周圖書館的外殼沒用玻璃而用了特別薄的大理石他印象中最美的一個瞬間是在夕陽的時候站在室內看太陽把西墻曬紅了北墻則映射著藍色的天光它們在轉角處交織在一起有一種把人帶到現實之外的力量
就這個海邊圖書館而言作為背景的海隨著季節的交替和時光的流動不斷演變像是一出以自然為主題的戲劇對設計的挑戰就是如何讓空間的情緒與環境發生關系如果將這個房子沿南北走向剖開來看是三個獨立空間就像一個組合取景器可以更清楚地察覺它們各自詮釋著與海的具體關系而串聯這一系列關系的要素恰恰是人的身體在空間的游走和記憶
踩著沙灘上深深淺淺的腳印走到圖書館西側立面上方是長長的挑檐為檐下三三兩兩坐著聊天的人遮蔽陽光從一個喇叭狀入口進入海的波光和濤聲一下子呈現在眼前這是整個圖書館最重要的閱讀空間董功把它理解為一個看臺逐漸升起的階梯平臺會讓空間中不同位置的人不受阻攔地看到海的景象朝海的一側是透明的從低到高分為三個層次一層是一道完全由玻璃旋轉門組成的活動墻在天氣好的時候這道墻可以完全轉開看書的人進進出出和海灘之間完全沒有隔閡像在一個半戶外空間一樣這道活動墻的上方是一條橫貫空間的水平視窗呈現出寬熒幕一樣的海景成為整個空間看海的焦點為了規避任何一個結構桿件對透明視窗的干擾屋頂的荷載完全依賴視窗上方的鋼桁架支撐桁架內外兩側均為手工燒制的玻璃磚壘造而成的半透明墻體一方面使內部桁架結構若隱若現另一方面這種半透明材料對光線很敏感可以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在建筑內外映射出不同光的顏色和氛圍清晨日出的時候玻璃磚閃著金光到了白天則呈現幽幽的藍光
這個閱讀空間的屋頂設計為朝海張開的弧線一方面對在其中閱讀的人是一種庇護另一方面是明確的方向性暗示強調著空間的主題同時弧線也有助于實現屋頂在東西和南北兩個維度上結構的大跨度屋頂上陣列設置了若干30厘米直徑的通風井道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電動開合進一步帶動室內空氣流動更奇妙的是這些風道也是光筒在一年當中的春夏秋三個季節從下午13點到16點左右陽光會穿透這些細窄的風道在空間中灑下慢慢游移的光斑
事實上隨時間變幻游移的光線是圖書館空間里的魔術師雖然光不是觸手可及的建筑材料但它是建筑的媒介和各種材料形態發生關系給空間帶來情緒變化從希臘神廟開始西方整個建筑發展史都跟光有關系最典型的是哥特教堂光被視作上帝的使者象征著一種超驗的神圣物質董功形容光是空間里的詩讓他興奮的是光線在海邊呈現出最原初的狀態一天里的光線很完整所以設計光的朝向就變得非常有趣挑戰也在于此董功認為自然光對圖書館是一個矛盾一方面好的閱讀體驗應該沐浴在自然光環境下但另一方面要處理自然光對閱讀的干擾同時讓空間充滿靈性他從路易康在四周界面上開了若干圓洞直射光線在這里被折射和屏蔽人所處的展覽空間就是一個非常均勻的自然光環境了
我們來到圖書館的時候是早上9點多海面已經被陽光照得明晃晃的但坐在離海最近的玻璃旋轉門前座椅上看書卻并不覺得刺眼因為東側界面被一米寬的出挑遮陽保護住了過了10點光帶漸漸從擺放圖書的條形桌移開不斷向南沒多久房間里面就沒有任何直射光進入了南側窗外設計了一個外挑的木板為了遮陽也是為了讓人向東看海的視線不要被干擾到了下午14點多西面的陽光通過弧形屋頂上的陣列光筒射下來在地面上形成奇妙的光斑董功解釋屋頂由下面的弧線和上面的水平線交接構成進入這些光筒的光線是要穿行一定距離的稍微傾斜一點就進不來了因此光線就像呼吸一樣在地面上停留一會兒就溜走了到下午六七點鐘的時候又有光從階梯狀最高一排座椅下面的窄縫滑進來由西向東慢慢刷光帶腳下亮了感覺好像整個屋頂都懸浮起來了
看書累了一個緊鄰的冥想空間可以提供轉換閱讀空間可以容納幾十個人一起看書明亮開敞公共而相對來說冥想空間則是幽暗的封閉的尺度也很小給人一種個人化的心理暗示仿佛設計師的玩笑與閱讀空間相隔的南側墻面上開了兩個洞孔分別對應坐和站的實現高度可以滿足人的窺視心理別人注意不到你但你可以通過小孔看你想看的冥想空間內部只通過東西兩端各一條30厘米寬的細縫和外部聯系一條水平一條垂直太陽在早晨和黃昏透過縫隙在這個空間投射出日晷般的光束我們去的這天早上光線通過東邊的橫條窗在地上形成一個U形光影據說到了夏天會變成L形不同季節不同時段光的形狀和顏色都不一樣屋頂是一條下凹的弧線進一步降低了空間的尺度而凹形的上方則形成一個戶外平臺
走過戶外平臺是一個相對孤立的活動空間頂棚上朝東的天窗和西墻上的高側窗分別收納一天中不同時間來自不同方向的光線在空間中映射出暖光和冷光交疊的現象我們在這里交談到下午18點西側高窗射進來的光帶越來越長越來越亮海浪聲一直是清晰的背景音卻看不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