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種類—鹿苑毛尖
遠安縣古屬峽州唐代陸羽《茶經》中就有遠安產茶之記載清代咸豐《遠安縣志》記載遠安茶以鹿苑為絕品鹿苑茶產于鹿苑寺而得名該寺位于縣城西北群山之中的云門山麓據縣志記載鹿苑茶起初(公元1225年)為鹿苑寺僧在寺側栽植產量甚微當地村民見茶香味濃便爭相引種遂擴大到山前屋后種植從而得以發展現已居鹿苑一帶創制出一種黃茶類的鹿苑毛尖
鹿苑毛尖品質優異與其茶樹生長的自然環境有關鹿苑寺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有古傳的青獅白象兩山為該寺天然衛士又有云門山麓的錦屏一峰巍巍矗立頗為壯觀為古剎之天然屏障登上云門山麓俯瞰群峰潺潺龍泉河猶如玉帶回轉七曲滿山峽谷中的蘭草山花和四季常青的百年楠樹伴隨茶樹生長這里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紅砂巖風化的土壤肥沃疏松良好的生態環境對茶樹生長十分有利
鹿苑毛尖的鮮葉采摘時間在清明前后15天采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要求鮮葉細嫩新鮮勻齊純凈不帶魚葉老葉茶果采回的鮮葉先進行短茶即將大的芽葉折短選取一芽一葉初展芽尖折下的單片茶梗另行炒制習慣是上午采摘下午短茶晚間炒制
鹿苑毛尖的制造分殺青二青悶堆揀剔炒干五道工序
殺青鍋溫要求160℃左右并掌握先高后低每鍋投葉量1-1.5公斤炒時要快抖散氣抖悶結合時間6分鐘左右炒至五六成干起鍋趁熱悶堆15分鐘后散開攤放
二青炒二青鍋溫100℃左右炒鍋要磨光投入濕坯葉1.5公斤左右適當抖炒散氣并開始整形搓條要輕搓少搓以防止產生黑條時間約15分鐘當茶杯達七八成干時出鍋
悶堆悶堆是鹿苑毛尖品質特點形成的重要工序茶坯堆積在竹盤內拍緊壓實上蓋濕布悶堆5-6小時促進黃變
揀剔主要剔除扁片團塊茶和花雜葉以提高凈度和勻度
炒干炒干溫度80℃左右投葉量2公斤左右炒到茶條受熱回松后繼續搓條整形應用螺旋手勢悶炒為主借以保持茶條環子腳的形在和色澤油潤約炒30分鐘達到足干后起鍋攤涼包裝貯藏
鹿苑茶品質獨具風格芬芳馥郁滋味醇厚被譽為湖北茶中之佳品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就選為貢茶相傳乾隆皇帝飲后頓覺清香撲鼻精神倍振飲食大增即封鹿苑茶為好淫茶清代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高僧金田來到鹿苑巡寺講法品茶題詩稱頌鹿苑茶為絕品詩云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種馨香滿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參禪能伏睡魔軍古今流傳的清漆寺的水(今湖北陽縣)鹿苑寺的茶正是對鹿苑茶的贊語
鹿苑毛尖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環狀(環子腳)白毫顯露色澤金黃(略帶魚子泡)香郁高長滋味醇厚回甘湯色黃凈明亮葉底嫩黃勻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