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快遞包裝 先瞧瞧國外的做法!
幾十年來國際社會對包括快遞包裝在內的固體廢物處置達成了較為普遍的共識即按照廢物層次原則對固體廢物進行全過程管理從處置策略上按照事前預防盡量不產生廢物減量重復使用循環回收能源回收焚燒發電等和無害化處理也就是說快遞包裝應該從源頭就開始籌劃讓包裝物產生最少數量的廢物對于大多數發達國家而言問題不是產品和包裝是否應該更可持續而是怎樣實現可持續在包裝綠色化方面運用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對商品包裝進行規定是許多發達國家的通常做法
彪馬的環保包裝Clever Little Bag由一塊紙板和一個布袋構成它去掉傳統鞋盒的頂蓋和底部只保留四個側面作為支撐骨架然后用袋子一套并將袋子的拎手穿過側面預留孔洞這樣既節省了紙板用料也不需要另給顧客提供裝鞋盒的袋子
波蘭設計師MajaSzcypek設計的用干草壓制而成的雞蛋包裝它采用了比傳統紙盒更可持續的材質以此降低成本且更容易生產
綠色快遞 瞧國外的做法
商品包裝過度快遞外包裝五花大綁看似對生活并無太大影響實際上這種外包裝的過度使用是一種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如今網購火熱快遞行業也迅速發展商品在快遞時外包裝里三層外三層且大部分外包裝只能使用一次回收率極低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海外不少國家對快遞外包裝有相關立法提倡快遞外包裝回收再利用推行綠色快遞此外對商品包裝也有嚴格規定過度包裝甚至會被視為欺詐消費者的行為
德國 80%的包裝強制回收
在德國從20世紀90年代便開始關注綠色包裝科學的包裝設計不斷涌現為網購企業節省了材料費和運輸費減少了耗材的使用德國出臺《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提出包裝廢棄物管理應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最終處置的順序進行并設定了不同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目標和時限該辦法制定了包裝廢棄物從收集到最終處置的量化標準比如規定80%的包裝廢棄物和100%的運輸包裝必須回收利用使包裝處理的每個環節都有具體標準可依后來德國還出臺《包裝回收再生利用法》要求除了包裝生產商外從事運輸代理批發商零售的企業也必須負責回收包裝物
1992年德國開始實行一種更系統的包裝廢料回收方法即著名的綠點回收系統方法該系統要求在商品包裝上印制統一的綠點標志所有印有綠點標志的商品居民使用完后就將它們放到特制的黃塑料袋中經營綠點系統的公司有專人定時來各家各戶收取貼在商品上的綠點表示此商品生產商已為該商品的回收付了費由使用綠點標志的生產商付的費用建立起一套回收分類和再利用系統經營這一系統的公司是非贏利性質的
美國 回收包裝企業可減稅
美國的快遞包裝比較大包裝并不會裹膠帶只是會填充很多防震防抖的材料像在亞馬遜或者是沃爾瑪網站上買東西快遞過來有的時候會發現盒子特別大有的人會將這些包裝重新再利用而在亞馬遜網站上消費者可以選擇是否需要等待所有物品都到齊一次使用一個大箱子發為解決快遞單撕下后黏附在紙箱上影響重復使用美國電商亞馬遜公司采用易揭式包裹單方便二次利用2008年該公司還推出防挫敗感的包裝這種簡易包裝常見的形式就是一個簡單的紙箱沒有華而不實的裝飾性配件甚至連商品商標都不會出現在包裝上不過這種紙箱的一大好處是易于打開甚至不需要剪刀等工具的輔助以免損壞箱體
其實美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關注綠色包裝為了提高企業回收包裝的積極性美國各州政府根據企業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的稅收同時美國還在《資源保護與回收利用法》中規定減少包裝材料的消耗量并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
國際上著名紙箱生產商利樂包艾羅派克唯綠包裝康美包等已經建立了紙箱理事會以促進紙箱在美國的循環利用目前美國已在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產業化運作不僅改善了環境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除了包裝設計在包裝材料技術上一些美國企業也進行了積極探索酒類包裝物是用秸稈制成的強度高便于物流運輸而且環保
日本 多用紙盒 分類回收
在亞洲地區日本于包裝綠色化方面的表現比較突出其不僅制定并實施《包裝再生利用法》還致力于回收體系的建設鼓勵在境內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費者將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后日本的收運系統將分類完的包裝廢棄物通過定時回收集合中轉等方式運輸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再制造處理
據悉日本很多人基本都不網購還是在實體店購物多一點因為價格并沒有什么差別對于當地快遞包裝很精致并不會像中國一樣五花大綁一般快遞是外面一個箱子里面一個盒子日本的快遞很少外面再使用包裝袋用于打包的膠帶則是像紙一樣基本上紙盒包裝比較多由于日本扔垃圾每天都分類包裝盒會分到可燃垃圾里紙盒放在可回收垃圾里這樣就有利于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
法國 回收系統責任分工明確
法國在1994年出臺的《包裝廢棄物運輸法》中明確規定消費者有義務將廢棄的包裝物主動交給生產商或者零售商回收處理此外法國還組建了廢棄物回收機構回收機構均由生產及制造廠商作為其股東法國在此機制中另外引入了保證人這樣能夠保證回收機構有完備的監督機制以及公允性
在回收系統中各個環節緊密相扣各級之間都簽訂了協議書及約定書責任分工明確所以這些回收系統都具有很好的內部控制效果為相關行業所產生的包裝廢棄物的高度回收提供了很好的保證
韓國 過度包裝罰300萬韓元
韓國的快遞包裝一般是盒子或者是類似于中國的黑色袋子韓國的《關于產品各種類包裝方法的標準》對包裝空間和包裝層次幾層包裝都作了明確規定韓國還將過度包裝物品視為一種違法行為廠商如不依照政府規定減少產品的包裝比率和層數最高會被罰款300萬韓元
由于韓國本身對垃圾分類要求比較嚴格所以快遞的箱子和黑袋子都是可以回收的材料比較環保這些包裝材料可以直接扔在可回收垃圾站的塑料類和紙類中
簡化包裝 少產生美麗垃圾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國際貿易中的環境標準法規越來越嚴格ISO14000即國際環境管理標準制度要求企業生產的產品包括它們的包裝不僅要重視效能還要將環保的觀念加上去一些國家還利用ISO18000即國際環境監察標準制度來限制包裝不符合標準的商品進口新西蘭德國加拿大日本挪威瑞典瑞士法國芬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嚴格實行環境標志制度對包裝的要求極為嚴格
日本 節省包裝可獎勵禮品
日本曾出現過包裝熱在二戰后日本經歷了一段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當時人們追捧精美的包裝已經達到了病態的程度甚至包裝比商品的價格還高后來隨著日本經濟的衰退和國民環保意識的提高日本民間又逐漸興起了商品包裝的簡約風既減少了資源浪費又避免因過度包裝所產生的垃圾破壞環境
如今全日本的超市都提倡簡易包裝若人們能做到簡化商品外包裝超市會給客戶增加積分或者推出節省10次包裝袋獎勵一份禮品的活動在日本名牌皮包傳統日式和服或鉆戒等動輒上百萬日元的商品包裝也僅是用軟布和紙袋若想要更豪華的包裝需要另付包裝費每年新年將至時各大百貨公司都會推出統一定價內容超值的福袋來回饋消費者福袋的包裝是用廢棄牛奶盒重新化漿再造紙制成的雖然看上去很土但結實耐用成本低廉深受日本民眾歡迎
日本通商產業省曾公布過一套有關產品包裝的建議內容涉及消費品包裝廢棄物的處理方法減少廢棄物數量及鼓勵循環再造等日本百貨業協會成立了一個委員會定出了兩套百貨業商品包裝標準其要點是包裝原料或容器必須不危害人體健康盡量縮小包裝的體積容器內的空間不應超過產品體積的兩成
德國 提倡無包裝和簡單包裝
在德國商店里的商品包裝大多非常簡單面包蔬菜水果等食品包裝一般就是一個單層的紙袋肉類則是真空的塑料盒很多生活用品也是簡單的紙盒酒類則基本沒有包裝德國自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倡導商品的無包裝和簡單包裝這既減輕了廠商和消費者的負擔也有利于環保
20年前德國就公布了《包裝條例》限制包裝在整個商品中所占的比例如包裝容器內空位不得超過容器體積的20%包裝成本一般應在產品總成本的15%以下等等凡包裝體積明顯超過商品本身的10%和包裝費用明顯超出商品的30%就應判定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商業欺詐另外德國還實施了《循環經濟法》以法律形式規定商品生產者和經銷者回收包裝垃圾該法令要求有關企業在容器及包裝材料上力求使包裝簡單輕便根據《循環經濟法》規定運用上述法令的商品將擴大到汽車電子器材和纖維制品并逐步擴大到家具建材垃圾等
簡單包裝的盛行與德國人的觀念密不可分他們認為商品最重要的是內在質量外部包裝不應喧賓奪主對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貨真價實物有所值仍然是選購商品最重要的標準
法國 企業負責回收包裝廢棄物
浪漫的法國人喜歡互送禮物但法國人送禮不論是禮物本身還是禮品的包裝都不講究豪華和貴重值得一提是法國不少朋友喜歡自制經常把沒用的東西利用起來因為更能體現送禮人的心意往往更受歡迎自制包裝法國其實很常見包裝用的原料更是五花八門鞋盒布頭紙袋甚至家里裝修剩下的壁紙扎蔬菜的草繩買鮮花包的塑料紙舊衣服上的蕾絲等都能成為大家最好的禮物包裝材料包裝出來的禮物簡單美觀充滿創意法國的包裝法規定包裝制造商飲料制造商進口商應負責回收日常包裝廢棄物否則他們必須為分揀回收工作繳納特別稅
美加 征收包裝費限制過度包裝
一直以來美國和加拿大都是通過征收包裝費來限制豪華包裝根據兩國的立法只要有以下情況者均屬欺騙性包裝包裝內有過多的空地包裝與內容物的體積高度差異太大無故夸大包裝等這些立法規定從根本上大大限制了商品制造者提供不必要的豪華包裝
以加拿大為例大件電器類商品如冰箱和彩電通常是套上塑料袋后放置在放有泡沫的紙箱中運送據了解三層包裝的目的分別是防水抗震和易擺放電器類商品其實不需要其他繁瑣的包裝最重要的是在運送過程中的人為操作是否得當
美國對于過度包裝的規定十分細致不僅聯邦法律禁止欺騙性和誤導性包裝各個州還制定了各自包裝方面的法律比如康涅狄格州規定商品的包裝不能誤導消費者對其質量和數量的認識新澤西州規定商品的凈重體積和食品數量等包裝內容有變更時廠家必須在包裝顯著位置向消費者做出說明
新西蘭 商品包裝20年來減重40%
新西蘭是世界上第一批提倡零廢棄物行動的國家號召企業消費者盡可能對廢棄物重復使用循環使用從根本上減少垃圾在過去的20年里商品包裝縮減了40%的重量在商品包裝上新西蘭規定企業的包裝成本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如果包裝的高度體積與規定差異太大或者包裝屬于非技術需要就會被認為是欺詐性包裝消費者的理念是他們花錢買的是商品本身而非華而不實的包裝